·竹韵北方诗社第五十五期微刊 ·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编委成员 顾 问: 执行主编:王柳华 筑潇潇 李 凤 张结晶 姜 波 司素敏 江小鱼 袁 珏 毕 青 夏 莉 本期编辑:兔 子 图片素材:赵景阳 又到黄花开遍处,心伤怎对日昏昏······ 人间 九月 ![]() ![]() ![]() ![]() ![]() ![]() ![]() ![]() 反衬和陪衬 反衬和陪衬都属于“衬托”的修辞范围。“衬托”是指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起衬托作用的事物居于次要地位。其主要作用呢,就是突出主要事物或某个方面。用相反的事物就是“反衬”,用相似的事物就是“陪衬”我们先来讲反衬。 一、反衬 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反衬既是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技巧,因其表达效果的鲜明、强烈而深受古代诗家词客的钟爱。在写景和抒情的诗词中多有体现。 1、反衬的作用 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衬托主体,从而使主体更形象、更突出的一种写作技巧,如以美衬丑,以乐衬悲等。亚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乐。”可见反衬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双倍的作用。 2、反衬的分类 在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反衬方式主要有动与静之间的反衬、虚与实之间的反衬、今昔盛衰之间的反衬、哀与乐之间的反衬等,方式虽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动与静之间的反衬 动静之间的反衬,或者以静反衬动,或者是以动反衬静。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最著名的例子当属王籍的《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此诗的五六句用以动反衬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其他如王维的“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动来反衬静,使静显得更加幽静、深沉。 以静衬动的例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用明月的静衬托清泉的动,将山林的清新、宁静之境描写的如临其境,为后面的浣女、渔舟之动做衬托。其他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都是以静衬动的例子。 讲义老师:边义 ![]() ![]() 竹韵北方是竹韵汉诗协会打造的又一个诗词交流平台。秉持“诗词会友、传承国粹”之宗旨,诚邀各地诗友积极参与,共同弘扬中华古典格律诗词。相识即缘,相知是福。竹韵北方,与您共创精彩! 竹韵汉诗协会定期将优秀作品汇编成册,与海内外读者公开交流。 诗友投稿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