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金奖 少年组 河北·卢虹燃 大赛作品 评委会点评 卢虹燃小朋友写的是隶书,形式是对联,内容为“大道存觚德作镜,制礼以节仁惟舆”。落款分上下款,上款写年月,下款落书者姓名年龄,章法完整,气息优雅,是一件比较成熟的作品。 此对联的原内容应是现代著名中医秦末伯所撰,原为八言联,内容是:“大道存觚明德作镜,制礼以节载仁惟舆。”卢虹燃小朋友在书写时,上下联各省去一字,成了现在的模样。这样的改动,势必对联句的格律产生影响。既然是别人作的对联内容,书写者在落款时应该注明,这是对作者的尊重。 具体到这副对联的隶书,结体完备,书者已窥字法门径。点画规整,笔画扎实而不应付。落款小字更加自然,似乎还略胜主题字一筹。关于隶书,前贤有训曰:“如龟似鳖,斩钉截铁。”说明了隶书的特性。若在此基础上,深入汉碑临习,扎实锤炼基本功,提高点画的含金量,卢虹燃小朋友的隶书定能更上层楼。(点评:薛明辉) 特别金奖 少年组 江苏·孙斯健 大赛作品 评委会点评 孙斯健同学篆书赵翼《论诗》,用笔沉重,结字开张,大刀阔斧,气象不凡,虽不十分成熟,但流露出壮美的神采,允称难得。 这件作品取法清人篆书,赵之谦的意思多些。起笔能铺毫,行笔不空怯,圆转处虽未得心应手,但有行有留,法度俱在。结字尚未妥帖,然而不拘束,不偷巧,有拙趣。这样,或许正因为生,殊无轻佻浮滑的毛病,路子正,前途宽。 “篆尚婉而通”,然而现在很多人写篆书,务为流丽,婉娈依人,有悖三代秦汉精神,有点力量感和“如不善书”的拙趣,是好的。当然,孙斯健同学目前作品中表现出的力量感和拙趣,还不是自觉的追求,更不是书法审美境界的体现,还需要规模前贤,上溯源头,扎扎实实地学好基本功,在准确的基础上,再求风神。具体练习过程中,长笔画的过于直率,短笔画无起笔而不得力的现象,尤其需要注意。 另外,抄录古人诗文,仅落穷款,一般认为是不够完整的。落款姓名似与正文争势,形式上也没有很好地起到烘托正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推敲。(点评:孟会祥) 金奖 少年组 江西·古 姗 大赛作品 评委会点评 古姗同学的这件作品,内容和书写均出自褚遂良的《倪宽赞》,临作用笔精到、轻巧、灵动,结构把握准确,较好地体现了《倪宽赞》笔画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的特点。《倪宽赞》历代多传为褚遂良所书,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人临写。单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仍不失为学习楷书的较好范本。作为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无论临帖还是创作,首先要保证内容的相对完整,这是对作品的最基本要求。此作从《倪宽赞》中选字临摹,破坏了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点评:袁坤杰) 金奖 少年组 河北·刘思佳 大赛作品 评委会点评 刘思佳同学书写流畅,墨色浓淡兼备,线条有虚实变化,点画交代基本清晰,此行书作品基本完整,可见作者已有一定的书法训练和审美基础。 创作来源于平日习惯的养成,字法和结体的严谨是训练的关键。使转中的线条也要根据主笔和书写的需求有所变化。提按的辩证关系中要提中有按,线条不飘忽,按中有提,实而不死。这是作者要加强体会的。对于章法布局也要有所考虑,大小均匀,状若算子,会使作品有失生动。(点评:丁 林) 金奖 少年组 河南·刘景源 大赛作品 评委会点评 刘景源小朋友的这件作品,取法明确,用笔干净、凝练,结体上美观大方,章法的布局合理完整。因此,从整体上说,这是一件不错的创作作品。一首五言唐诗,能够从头到尾一气呵成,再加上落款的书写能力,更让整幅作品具有很强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就这件作品来说,不足的地方主要在于结体。有些字的结体松散,开合度不够完美。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刘景源小朋友回到临帖中,多留一分心于结体之上。比如作品中“接”“通”“阳”“醉”等字的结体需要加强。钤印的位置与落款最好控制在半个字以上的距离,这样可以避免紧促感。(点评:尧远生) 金奖 ![]() 少年组 江西·刘子卿 大赛作品 ![]() 评委会点评 刘子卿取法的是伊秉绶。伊秉绶隶书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他善用浓墨,墨色柔润,既有雄厚刚健的笔调,又有灵动朴茂之趣。用篆书的笔法诠释隶书,藏锋起笔,裹锋中锋涩行,或顺势收,或藏锋收,起、收处大多数为浑圆之形,转折处纯作方折。故使隶书显得静穆、刚硬、饱满、苍拙,线条起止的圆使得其流转、温润、优美、精巧。 刘子卿这幅作品的整体风貌刚健精巧,下笔果敢爽利,章法布局统一,独特的取法使人眼前一亮,值得表扬。若是在这个基础上改善一下线条的质感以及结体的收放,会使得作品更加大气。(点评:杨 林) 金奖 ![]() 少年组 山东·孙 瑜 大赛作品 ![]() 评委会点评 孙瑜的这件作品创作内容是古诗三首。以楷书为主,取法《张黑女墓志》,创作内容完整,点画力量感也强,用笔饱满刚健,整体大方有度,通篇看去每个字沉稳奇趣,墨浓含神,笔画厚重平实,这些都是值得表扬的。当然作品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整件作品方多圆少,“静”字的右上部,“时”字最后一点的位置,“几”字左下的撇画,“枝”字右上的那一点画,都要细细认真体会。还要注意观察原帖的细腻精美与整体气息,今后要多多加大力度做些准确的临摹,让手熟练起来,尽可能地把握住原帖的面貌风神。小作者学书法的时间不太长,略显生疏迟疑,今后随着学书时间的加大,这些都会迎刃而解。这个作者手稳力沉,不激不厉,是学书的最大优点。一个好苗子只要能持之以恒,多加练习,我相信今后的作品会更加精美。(点评:孙 立) 银奖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河南 马飞宇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河南 马铄翔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河南 王祎涵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黑龙江 王俊皓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山东 王海秋 铜奖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江苏 陆欣岩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江苏 束子欢 大赛作品 ![]() 儿童组 江苏 沈苏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