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为什么戴“绿帽子”?

 斯文卿相 2019-09-06

关羽,三国演义里说他: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丹朱,丹凤眼,卧蚕眉。

什么意思?

汉朝的尺跟现在不同 ,一尺大约0.23米,根据这个标准计算,关羽的身高大约在1.8米到1.9米之间,胡子有40到50厘米,再加上红脸以及那双比较细长的眼睛,怎么看怎么神气,怎么看怎么威风。

然而威风归威风,他的穿着却很让人腹诽,怎么个腹诽法?

传统形象中,着一身绿袍也就算了,要命的是,头上居然戴着一顶绿帽子。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帽子有巾、帽、冠、冕等形态上的区分,但功能大同小异,所以,本文一律统称为帽子。

有人说了,现代绿帽子当然有别的含义,那是万万不能戴的,可在古代,古人就没那么多讲究,戴一戴又有什么要紧。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绿帽子的由来讲起了。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笑林广记》绿帽子故事

一:绿帽子的由来

清朝的《笑林广记》当中有这么一则笑话:商人经常外出做生意,老婆就跟一个布贩子发生了点愉快的关系,经常趁商人外出的功夫打野火,有一天,商人去城外打猎,布贩子以为他又出了远门,商人前脚刚走,布贩子后脚就赶到了商人家……

正打算云雨云雨的时候,商人忽然回来,危机过后,老婆就向布贩子要了一块绿色的布料,做了一顶帽子,和布贩子约定:“从今往后,只有看见我丈夫戴绿帽子外出的时候,你才可以过来。”

绿帽子就由此而来,笑话的具体年代虽不可知,但从《笑林广记》的成书年代看,至少在清朝,绿帽子的含义跟现在是一样的,清朝以前呢?

宋朝王谠编纂的《唐语林》当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曰: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李封责罚有罪的吏人,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

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为耻。皆相劝励,无敢僭违。税赋常先州县。及去官,竟不棰一人。

唐朝有个叫李封的县官,在延陵县(江苏常州)任职时,做了这么一个有趣的规定,下属但凡有人犯错,就会让他戴上绿帽子以示羞辱,结果呢,这个办法居然比打板子还厉害,到李封任期结束,居然没有一个人犯错。

为什么?

要害在于,延陵县春秋时属吴国,是吴国王子季扎的封地,那个地方有一个风俗,即“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为耻”,当地人认为,戴绿帽子是一种非常可耻的行为,因此,相互勉励,都不敢犯错,李封的手下就这么好管理了。

吴人以戴绿帽子为耻,那么,当时,绿帽子是什么意思?跟现在一样,下属一犯错,就认为他家中后院失火?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娼寮从业者

如果真是这样,李封的规定就不是惩罚,而是侮辱,而侮辱,对视名节重于生命,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古人来讲,带来的恐怕只有深深的反感和厌恶,而不是相互劝勉。

而下属之所以相互劝勉,原因只有一个,戴绿帽子就意味着:与屠沽者同

也就是说,唐宋时期,青绿色是贱民服饰的颜色,青绿色跟贱民有关,李封的下属怎么着也是官,也是吏,有点孔乙己宁死也要穿长衫喝酒的脾气,如今仅因一点小错,就跟贱民等同,他们能接受的了吗?

也从中可以知道,唐朝的时候,绿帽子就不是什么好玩意,跟青帽子一样,属于下层劳动人民。

其后发展到元朝,这种观点又起了点变化,元朝地方官自主修订的《大元圣政国朝典章》中,有这么一个规定,什么规定:

娼寮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什么意思?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

青帽子从所谓的“贱民”完全延伸到下九流,成了娼寮从业人员必备的服饰,到了明朝,朱元璋又进一步,于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下诏说:

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什么意思

将绿帽子与青帽子分开,并将绿帽子的职能固定下来。

综上,唐宋时期,不管是青帽子还是绿帽子,都与所谓的“贱民”有关,是底层老百姓专享的服饰。到明朝立国不久,才把绿帽子专门分出来,成了某种特定行业人士的职业装, 到了清朝,便衍生出现代的意思。

绿帽子的演变大致如此,那么,这种演变,又跟三国时候的关羽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关羽为什么戴绿帽子,他又是什么时候带上绿帽子的呢?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关羽(?—220年)中国武圣

二:关羽的绿帽子

正史上,关羽只是刘备麾下的一员骁将而已,而且还有点好色,喜欢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吕布兵败之后,关羽曾向曹操请求,娶杜氏为妻,但曹操没答应,从此,关羽就对曹操有点意见了,这并非胡说,《三国志》当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曰: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讲的就是这段故事,从这段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关羽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如天神一般,没有一点缺陷。而天神一样的关羽,是隋唐以后美化的结果,隋朝大和尚智者将之封为迦蓝菩萨,唐朝唐高宗将之拉进武庙,地位与姜子牙等同等等。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三英战吕布

我们熟知的关羽,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而经过这种加工的关羽,最早出自元朝的杂剧,因为元朝正是三国戏风行天下的时候,自然就少不了关羽这位三国当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然而奇怪的是,元杂剧之中,关羽的形象并不同统一,元朝《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当中,关羽就比较懦弱,这一回,吕布虎牢关下挑战,张飞要出马,可关羽却拦住他说:

……想吕布是一员虎将,威震于虎牢关,搠戟勒马,聚雄兵十万,健将八员,天下十八路诸侯,与吕布交锋,不曾赢得他戟尖点地马蹄儿倒那。想俺兄弟三个,兵微将寡,断难拒敌,俺断然去不得也……

这还是大家所熟悉的关羽吗,当然,元杂剧中也有描述关羽英勇的,如《关云长千里独行》、《关云长单刀劈四寇》、《关云长大破蚩尤》等,这里的形象就延续了唐宋以来的说法,将之描述成一位忠义双全,有勇有谋的英雄。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关羽,三国演义影视剧形象

从这个层面也可以看出,至少在元朝,关羽到底是什么人?还是有争议的,当然,也因为此时关羽戏剧的兴盛,关羽的形象大致成形,模样上大致与后世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他戴的是青色的帽子,即青帽子,而不是绿帽子。

但为什么戏剧中,要让关羽戴青帽子?

无他,当时,青帽子还是所谓“贱民”的专用,戏剧中让关羽带上青帽子,无非表明,关羽跟老百姓一样,是来自底层的英雄,可以增强观众观赏戏剧的代入感。

因此,关羽戴青帽子就流传了下来,直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趣的是,我们熟知的关羽出自《三国演义》,然而,即便《三国演义》当中,为了表示关羽出自底层 ,可以让他着绿锦袍,但帽子,还是沿用元杂剧的说法,戴的是“青帽子”。

罗贯中是明朝人,明朝,绿帽子的含义虽然与现代不同,但已经有了特殊的意思,罗贯中再怎么着,他也不敢给关羽扣这顶帽子。

关羽是什么时候戴上绿帽子的?他为什么要戴绿帽子?

关羽的绿帽子

也就是说,起码明初,关羽并没有戴绿帽子,后来为什么要给他戴上呢?

说来原因也很搞笑,因为青与绿相近,戏班打扮的时候,觉得绿袍红脸配绿帽子比配青帽子更好看,从此,关羽就戴上绿帽子了。

也就是说,关羽戴绿帽子,至少是明朝中后期以后的事儿,至于为什么要戴,完全是美学需要,误打误撞的结果,只可惜这种误会,怕是永远也改不掉了。

文/斯文卿相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笑林广记》、《唐语林》、《封氏闻见记》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