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 晶 :朋 友

 老鄧子 2019-09-06

中秋节快要到了,我不再孩子似的盼望赏月、吃月饼,却依然期待月圆。因为一到十五,天南海北的朋友都会千里迢迢从外地赶回来,看望年迈的父母,拜访久违的亲戚,联络多年未曾谋面的同学。

我觉得同学积淀下来,会成为朋友的一种。尤其是发小,不管经历了多少世事沧桑,度过了多少年轮更替,那种原有的默契,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半分。我现在联系的发小只有两位了:远在兰州的竹芳和更远的美国加州的旭霞。上小学(南关小学)时,我们都属于资质平平、不太出众的那种,但是我们都是从小很有理想信念的那一类。旭霞高中读的是理科,大学本科是化工专业,硕士、博士依旧学的是化工。每天要在实验室泡十几个小时,很枯燥乏味的。她是很有耐性的那种女孩子,脾气性格出奇的好。辗转不同的省份求学,到最后的学有所成,她可以说是我们那一届同学的榜样了。她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一辈子的辛苦,一辈子的付出,供出一个博士生,一个本科生,真的太不容易了!

现在的我们,都是孩子的母亲。闲的时候,西半球是白昼的时候,我和旭霞也会在微信里视频,分享彼此的生活近况。我心里老是期盼她能回来,一起走走,一起谈谈,就像小时候那样,谈人生理想。可就是太远了,孩子又小,让她回来太不切实际了;兰州的竹芳,虽然也远,但是可以随时打电话“骚扰”。呵呵,不用考虑时差。她大学是会计专业,现在兰州气象局上班。前两年上了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生,每天也是各种忙,家里、单位事情一箩筐。

最后,我发现:我上大学的省份是最远的。可最终,她们却都散落在了天涯。我的心,莫名的想念。这种情丝凝结,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前两天,我去旭霞父母家串门儿(我们住一个小区),她母亲说本来今年打算过去帮忙看孩子的,可是腿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害怕过去帮不上忙,还添乱,过段时间再去。做父母的永远都是这样,为孩子考虑这考虑那的。我说:大抵她很久才会回来一次。她母亲说,是呀,可不就是太远了。随后,旭霞母亲又告诉我一件事实:竹芳的父母也要去兰州了。因为只有竹芳一个女儿,父母还是决定要离开故土,过去帮忙照看外甥女,也就不回来了,因为竹芳姑姑们都在那边。天哪,都要走!我说:看来,想见面的时候,只有我过去了。不管是甘肃兰州,还是美国加州,我是一定要去的,虽然说不好是什么时候。现在工作忙,也不能请长假。一定要见面的!这就像当初我们孩子时候的信念一样,那样神圣,不容亵渎。

本来,大学室友今年还相邀去深圳玩几天,带上各家的孩子一起看海,到港澳购物。工作缘故,计划一一泡汤,再约吧。曾经,好多同学,联系很密。后来,随着各自考上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就变成散落在祖国各地的花儿。见面越来越少,随后就断联了。

时间啊时间,就是一个过滤器,形同陌路的、该遗忘的,终究会伴着岁月远去,剩下的就是真正的朋友。也许有人不太赞同我的说法,觉得在这样的社会,没有多少永恒的东西。不是说人们已经情感麻木,缺少道德与良知,而是把这种本能的东西掩藏了起来。在适时,人们也会因为一些伤心事、不公平之事掉眼泪。

真正的朋友,是不会拘束于此话可不可以说,该不该说,而是随性而发。可能人都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看重外在的东西,却更加关注内心的真实。大家在一起谈工作、谈生活,不需要有任何的情绪掩饰,或喜或悲,只要自然就好。一年的辛苦,一年的忙碌,不图别的,求的只是心灵的宣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