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基金的时候,怎么去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呢?是不是只要看收益就可以了?  这个问题,相信有困惑过不少人吧,特别是那些刚接触投资理财的小白。事实上,要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水平,并非那么简单。注意,这里是指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以收益作为衡量基金经理专业能力的指标,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但是这里面忽略的一个相关因素的存在,也就是风险。假设有两名管理同类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在同样的投资时长里(比如近2年的表现),他们管理的基金都获得了30%的收益率。不同的是,A基金经理承担的风险较低,是以“中低等风险赚到高收益”,而B基金经理是“高等风险赚到高收益”。如果我们光看收益,就觉得他俩是一个水平的,但实际上A基金经理管理得要更好的一些。「一个训练有素的投资者在无效市场中取得与基准相同的收益,同时承担更低的风险,我认为这才是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如果只是从短期的表现情况来看,也是很难看出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的。比方说碰巧赶上牛市,市场普遍上涨,基金经理在这期间的业绩表现非常好。但这并不代表他今后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水平。繁荣期,市场大热,容易推动价格的上涨,换了熊市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可以说,短期内带有波动因素,或者说运气成分。我们难以由此判断基金经理究竟是训练有素的专业高手,还是一时的幸运。摸清基金经理实力的办法还是有的,下面咱们来看一下4种可行的法子。第一种方式,看基金经理在一个较长的投资时间内所取得的年复合平均收益率水平。在金融投资行业,一般是以3年的历史业绩作为一个业界标准。例如,晨星评级机构在基金评分前,要求该基金必须具备成立3年以上的条件,否则不予评级。不过,我觉得3年的时间还是短了一点。一般来说,一个短的经济周期至少也要7年左右,咱们最好参考周期的标准,更加客观地判断基金经理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期的整个表现。但假如基金经理自从业以来,还没满一个周期的,是不是说就应该直接刷掉ta? 在我看来,管理基金时间过短,尚未经历过牛市和熊市整一轮的考验和磨炼,确实不太让人安心。那么,可以考虑第二种方式。这里的“市场平均收益”,当然指的就是指数的表现,对照的参考指数多为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一般来说,由于沪深300指数涵盖了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具有代表性的股票,而上证指数只有上交所的股票,而且上证指数的表现通常落后于沪深300指数。所以,多数主动型基金以沪深300作为对照标准,这对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要求也更高一些。在进行对比的时候,可能大部分人都习惯性对比整体的累计收益率趋势。除此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分阶段进行对比。例如,牛市时期或熊市时期,主动型基金是否都有跑赢市场。 分阶段对比,其实更进一步来说,是了解基金经理在市场处于极端环境的情况下的风控能力。在繁荣阶段,整个市场都呈现一种往良好方向发展的趋势,大多数人都看到了好的一面,可能很少在意风险。基金经理在这个阶段的风险控制往往不被注意,更多地关注收益状况。然而,到了市场衰退期,风险往往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不管是在繁荣阶段还是衰退期,都应该做好风险把控。事实上,像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世界级杰出的投资者,正是因为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不错,少有亏损,而受到众人的推崇。当然,前一个阶段比较难看出风险控制的能力水平,可以对比在极端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在同类基金中的表现。最后一招,咱们还可以查看基金经理业绩表现的波动状况。通常来说,波动较小,说明其投资水平比较稳定,更牢靠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