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归脾加味汤【方 源】 邵经明效验方【组成用法】 黄芪24g 党参15g 白术12g 茯苓9g 远志9g 炒枣仁12g 当归12g 木香3g 圆肉15g 炙甘草6g 煅牡蛎15g 龙骨9g 阿胶9g 熟地15g 水煎服。【功效主治】 益气健脾,补血养心。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理血养肝健脾汤【方 源】 邵经明效验方【组成用法】 当归12g 白芍15g 生地20g 丹皮12g 阿胶9g 旱莲草12g 白术12g 茯苓12g 炙甘草6g 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功效主治】 补血滋肾养肝,健脾益气补中。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减应用】 据临床体会,治疗本病药宜甘寒,不宜温燥或苦寒,温燥伤阴,苦寒伤阳,均不利于本病。经过多年实践,筛选稳妥有效的理血养肝健脾汤作为治疗血小板减少的主要方药。但由于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病程的长短和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所以选定处方,也应随之加减。例如儿童稍受时邪则易内热蕴藏,迫血妄行,发生本病,治疗宜清热凉血养阴,本方去白术、茯苓,加犀角、银花、连翘;男性中青年多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生本病,每伴鼻衄、齿龈出血,治疗宜滋阴降火,导热下行,本方去白术,加川牛膝、白茅根、小蓟等;中青年女性多肝郁化热,失其藏血和调节血量的能力而易发生本病,多伴性情急躁,脉象弦数,若血上溢则鼻衄、齿龈出血,下溢则便血或月经过多,治宜疏泄肝火,本方可加炒栀子、柴胡等;如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失其主血和统血能力而发生本病,不论男女老幼,病程日久,都可出现气血两虚,可伴心悸健忘,倦怠纳减,失眠等症,治宜重补气血,本方减去丹皮、旱莲草、生地,加熟地、黄芪、党参、远志、炒枣仁、桂圆肉、龙骨、牡蛎等。参芪紫癜汤【方 源】 张珍玉效验方【组成用法】 炒白术9g 党参15g 黄芪20g 当归9g 生白芍9g 生阿胶6g 茜草6g 陈皮6g 甘草3g 先用500ml冷水将药浸泡半小时(阿胶除外)后,用文火煎30分钟,倒出再加冷水煎20分钟,两煎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6剂,停药1天,后连服10~15剂,紫斑可消退。【功效主治】 健脾益气,养血归经。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加减应用】 若口干唇燥、鼻腔时衄者,加炒山栀6g,生地9g;大便溏泻、食欲不振者,加炒山药9g,砂仁6g。商陆大枣汤【方 源】 李伟成效验方【组成用法】 商陆15g(先煎6小时) 红枣50g 旱莲草25g 女贞子25g 黄芪30g 石韦25g 水煎服。【功效主治】 益气补血、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疗外感时邪,气血亏损,阴虚火旺,瘀血阻滞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解毒凉血汤【方 源】 周霭祥效验方【组成用法】 银花15g 连翘12g 栀子12g 黄芩12g 土茯苓15g 生地20g 赤芍12g 丹皮10g 女贞子20g 旱莲草20g 紫草20g 白茅根30g 仙鹤草30g 生甘草20g 大枣15g水牛角片(或粉)10g 每日1剂,水煎2次,日服2次。其中水牛角片宜先煎10分钟以上,水牛角粉可每次3g,每日2次,冲服。【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疗过敏性紫癜和血热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减应用】 过敏性紫癜腹痛者,加台乌药、枳壳;关节痛者,加秦艽、羌活、独活;便血者加大蓟、小蓟、地榆、槐花;合并紫癜肾者,加熟地、何首乌、枸杞子。消风宁络饮【方 源】 曹向平效验方【组成用法】 炒防风10g 炙黄芪15g 炒赤芍10g 大生地15g 炒丹皮10g 牛角15g 生槐花15g 炙甘草5g 红枣10枚 一般服用15剂即可,如反复发作者则须连进本方30剂。服药期间忌海鲜、辛辣食物。并发肾小球肾炎者当视具体证候按肾炎辨证。【功效主治】 消风凉血,散瘀宁络,佐调卫气。治疗肌衄(过敏性紫癜)。【加减应用】 若伴有明显腹痛者,去赤芍改白芍15g,去丹皮加木香10g;下肢伴水肿者,加黑大豆15g。龟鹿双补方【方 源】 夏锦堂效验方【组成用法】 龟板20g 鹿角胶20g 生地15g 熟地15g 阿胶10g 炙黄芪30g 当归10g 丹皮10g 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 水煎服。【功效主治】 补益心脾,滋阴降火。治疗心、脾、肾气阴俱虚,虚火伤络,血失统摄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加减应用】 如热壅血络,紫斑发作,伴见鼻衄,齿衄,妇女月经量多,当凉血止血,加仙鹤草、茅根、藕节;血滞肠道,紫斑发作,伴腹部作痛,大便出血,当行气和血止血,加木香、地榆、白芍、甘草;心肾不交,紫斑伴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当养心安神,加枣仁、远志;肾气不固,紫斑反复发作,伴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脉沉无力,当加强固肾药,用杜仲、续断、菟丝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