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用过的文具,还记得吗?

 贺兰山民图书馆 2019-09-06

开学了,最开心的事情之一莫过于添置了新的文具,再看看班里的同学们都有些什么新鲜物什。数数现在琳琅满目、花样百出的文具,老早,即使式样、功能单调一点,也还是让人觉得乐趣无穷。

那些年,一起用过的文具

从进小学在课堂上写下第一个铅笔字开始,文具就成为了离不开的东西。铅笔盒是装“宝贝”的“宝贝”,里面每一样东西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玩耍的好物件。小时候因为上课开小差,玩笔、橡皮、尺,被老师当堂训斥并没收了“玩具”的情况,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现在再来回顾一下这些小玩意儿吧!

铅笔盒盖子上贴好课程表

老早的铁皮铅笔盒

上世纪80年代最常见的塑料铅笔盒

“花仙子”图案应该有很多女孩子爱过

多功能铅笔盒简直是铅笔盒里的“战斗机”了,装文具的功能其次,主要是好玩!玩着玩着就玩坏了...

用到最多的铅笔

文具也开始有“花样精”之后,这种子弹头铅笔让人玩得不亦乐乎

香橡皮

橡皮的种类还真是不少。那时候老师给同学们发奖品,多数也是拿橡皮,同学之间还会交换,你看上我的,我喜欢上你的


两用橡皮,黑的那头可以擦掉钢笔字,但不能太用力,不然纸就擦破了

绿杆竹叶印花的中华牌铅笔

铅笔是几乎每个人接触到的第一件文具。刚开始学写字,老师肯定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用“木头铅笔”写,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汉字横竖撇捺的笔锋和韵味。这看似平凡无奇的铅笔背后,其实还蕴藏着一段与近现代中国民族工业有关的传奇。

石墨铅笔的起源

木杆石墨铅笔在16世纪起源于英国。17世纪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铅笔制造厂,18世纪法国人研究改革铅芯制造工艺取得成功,为近代铅笔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世纪俄、日、美等国相继建立铅笔制造工厂。

清末,“废科举、办学堂”,使得铅笔一类舶来文具开始出现在国人面前。由于铅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国内市场需要量巨大,但那时的清朝政府并不重视这小小一支铅笔,19世纪末,德、日、美等国家的铅笔先后输入我国,垄断了我国的铅笔市场。中国每年要为进口铅笔花去大量钱财。

1933年,满怀实业救国理想的常州人吴羹梅从日本留学归国,他邀请留日同学郭子春,在上海集资筹建铅笔厂。吴羹梅将老家分给他的两间房屋变卖所得4500元,以及从亲友处借得10500元,共15000元全部投入。另外他设法拉一些社会闻人以及老朋友、老同学入股,共筹得资金50000元。

吴羹梅


经过反复寻找,他们选中了南市斜徐路(今日晖东路西)1176号一家旧厂房作为新厂厂址。自日本昭和铅笔机械厂订购制造铅笔的全套机器,并在常州老家和常州贫儿院里招募了一批年轻人做学徒,技术人员则从北平聘请。至于核心技术,主要由吴羹梅和郭子春负责。

1935年春,机器和原料陆续到位后,开始试生产。经过半年多的研制,终于制造出合乎质量要求的铅笔。1935年10月8日,中国铅笔厂正式挂牌开工生产。

中国铅笔厂生产场景,成品部油漆铅笔

最先生产出来的铅笔为普及型“飞机牌200好学生铅笔”和“600小朋友铅笔”。不久,又生产出中档型“飞机牌500铅笔”,质量向德国的“老鸡牌”看齐。铅笔取名“飞机牌”,迎合了当时“航空救国”的口号,所以上市后非常受国人的欢迎。

中国铅笔厂的广告


解放后,中国铅笔厂改组为中国铅笔一厂(现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简称“一铅”),中国铅笔制造业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其中,“中华牌”铅笔无疑是最闪亮的明星。

如今,在福州路一家文具店内摆放的所有铅笔中,中华牌铅笔在最下面一层


“中华牌”铅笔诞生于1954年,当时正值新中国大规模掀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用以绘制工程设计图纸的铅笔需求量很大,但绘图铅笔基本上是洋货的天下。为改变市场过于依赖价格昂贵的国外进口铅笔现状,“一铅”潜心研究、反复实验,最终成功试制出了“中华牌101高级绘图铅笔”。

学生时代的文具店记忆

文具店对于每一个小孩子都好比是游乐园一样的存在。

在淮海中路瑞金一路的拐角处,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家“泰山文具店”。泰山文具店的位置很合理,它附近有向明中学、晓光中学等四所中学,还有小学,难怪文具店里一批批学生来来去去,生意甚为兴隆。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沪语研究专家”钱乃荣教授回忆,1956年夏他考取了在瑞金一路上的向明中学,那年开学时,母亲陪他去报到,第一次走进气派较大的泰山文具店,买了一支永生牌钢笔和一本学生日记,还选了一个可放学生证且内附几张通讯录纸的皮夹子,“从此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涯”。

学校里需用的练习簿、拍纸簿、日记簿、工作簿;数学的圆规、三角尺、量角器、计算尺;化学的量杯、元素周期表等,泰山文具店里都有。不仅如此,还有大中小楷毛笔、画笔、马利牌水彩颜料、米老鼠蜡笔、炭条、彩色粉笔等。

文具店里还卖贺卡

文具店还在右边专设一个纸张部,卖白报纸、铅画纸、牛皮张、蜡光纸、皱纸、彩色纸、红纸头、硬柏纸、蜡纸等。班级里办板报、周报,材料、工具靠的也是它。

文具行业的发展

文具作为一个行业,大概形成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从百货业中分化出来的。

当时在长寿路上有一家同大昌文化用品商店也很有名。它位于长寿路西康路东北角,店址为长寿路296-306号。

同大昌文化用品商店

那是一幢砖木结构两层楼房,1940年,许翰文在长寿路298-300号创办同大昌烟杂店,经营卷烟、肥皂、毛巾、绒线等小百货零售业务。1956年,同大昌公私合营,原长寿路162-164号生活文具店并入该店,改以销售文具用品为主,更名为同大昌文具商店。

1958年,西邻的302-304号老陆正大棉布店、306号晋泰百货店先后他迁,其店面划归同大昌使用;同时还将长寿路288号弄口的赵公记锦旗店业务并入。1967年,改名工农兵文化用品商店。1975年12月将长寿路376号的四新纸张商店并入,同时在西康路1226号设立切纸工场。1984年,又在宁强路226号增辟门市部并兼作仓库。1985年5月恢复原名。

文具的品种、功能逐渐丰富之后,修正液替代了橡皮

还有一家在杨浦区的一文阁峰记文具店也算有较大规模。

一文阁峰记文具店

一文阁于1932年在山东路棋盘街开业,仅半间店面。1934年后,经销北京一得阁墨汁、聚隆墨合、博山料器,生意兴隆,1936年迁至河南路171号店面扩大至二间,改名一文阁中西文具店,以批发经营为主,并在南京开设分店,1951年又在西安开设分店。

公私合营后,一文阁与杨浦区的峰记文具店合并迁至杨树浦路2061号营业,定名一文阁峰记文具店,网点调整,规模扩大。经营笔、墨、纸、砚等传统商品,承担集团供应和学生课业薄册供应。1985年后,增加电脑化、电器化、机械化的科教用品经营,并扩大纸张纸制品门市部。

(综合:上观新闻《60年前,一家文具店就好比是一个迪斯尼世界》作者 钱乃荣,档案春秋《又到开学季,还记得这支来自上海、刻有华表图案的绿色铅笔吗?》作者 徐鸣,上海地方志)

看懂上海粉丝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