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导师是双一流高校的院长,可我却笑不出来.....

 冬不拉拉 2019-09-06


本文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转载

作者:浮生一梦(一名磕磕碰碰过完研究生三年的学子

 
昨天,和一位领导聊天时,他充满自豪的告诉我说他女儿的研究生导师是院长,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博导。当他讲这句话时,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那种喜悦与骄傲。

说实话,能选择一名德高望重且学富五车的老师作为人生的指路人固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怕就怕在导师有着纷繁不清的行政头衔,导致其整日觥筹交错而无暇顾及学生的诉求。

所以,我在恭贺领导的同时,也暗暗祈祷他的孩子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同时,也期盼她的导师能够在百忙之中,真正抽出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或许有人会好奇为啥我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因为我的经历告诉别人,选导师之前,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可能会像我一样,三年里,和导师见面的机会寥寥无几。


说起我的导师,其名气绝不亚于领导孩子的老师,不仅头顶校长助理的光辉头衔,而且还是双一流高校中实权在握的一级学院院长,可以说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导师的级别越高,荣誉越多,就意味着能和我们探讨交流的机会就越少。而且事实也证明,导师是真的忙,那种忙是一般人没法体会的。

记得研究生三年,我们和导师唯一有过一次促膝长谈的是在开学后的一个星期日下午。之所以会选这个时间点,是因为导师刚从外地做报告回来,恰好路过学校门口,所以才通知学长将我们紧急召集起来,简短的进行下相互认识。那一次,是导师唯一一次用时超过一个小时的交流,后来再也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以致于毕业季吃饭那会,我们开玩笑让导师猜我们的名字,居然还被搞混了。当然,这是后话。

曾经,学长告诉我们说,导师对我们也很愧疚,没能像其他老师一样,对我们悉心指导,但他实在没办法,因为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院之长,无论大事小事都需要他亲力亲为,所以即使他很想与我们进行学术研讨,但一个人的精力实在有限,许多想做的事情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有人质疑说,一个院长真的有那么忙吗?是不是他不愿意花精力在你们这些研究生身上哈。说内心话,这个在我导师身上真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我甚至大胆的猜想,如果他没身兼那么多行政职务,没有那么忙碌的话,也许他会是一个很好的学者。

清晰的记得有次去他办公室汇报研究进展时,我被那个电话和人流给吓到了。以前,我觉得既然都是院长了,很多事情肯定不需要事必躬亲,可在导师那儿,实在看不出哪些是小事,哪些是大事。因为在我向他汇报的短短几十分种内,他接的电话不下于10个,敲门的人也不下于10回。所以导师后来索性将电话线给拔了,然后让我将他的牌子调整为开会,这才勉勉强强的安静了一会。

当然,忙碌不仅是我导师的专利,也是其他有行政职务导师的专属。只是他们和我导师比起来,至少还能保持一周一碰面,一周一研讨的频率,虽然次数不高,但至少能与学生共同进步。不像我的导师,半年都很难遇见。即使早早的就联系了,也极有可能在临时被放鸽子。


因此,我们的研究生生涯就变成了自己琢磨,自己研讨。说实话,这个过程显然要费劲的多,毕竟离了导师的帮助,仅凭自己的一知半解,很难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根本性的认知。但不幸中的万幸,导师还是为我们谋求了一条出路,那就是让他的博士生带着我们摸索前进,这虽然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但终究还能凑合。

我想很多刚读研的同学都会像我一样,那就是在选导师时,都会将主要目光聚焦于导师是不是博导,是不是院长,是不是教授等光环之上,似乎选到这样的导师就能高人一等。所以这导致每年的互选导师过程中,那些有着较高行政职务的导师广被青睐,甚至一度产生拼导师这一奇怪现象。

也就是说,那些选到比如校长、副校长、院长、副院长之类的学生,会对那些只能选毫无行政头衔的副教授之类学生嗤之以鼻。而我,曾经就是其中的一员。

开始的一段日子,每逢别人问谁是我的导师时,我都会非常自豪的告诉他:XX院长是我的导师。那时,这种自带的荣耀感的确让我有点云里雾里。

可时间一长,我才发现,导师的职务和我们没有丝毫的关系。我还是我,导师还是导师。只不过多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导师的职务头衔越多,我们能接受的指导就越少。

于是,很多时候,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与自己的导师就课题内容讨论的热火朝天,而我们只能眼巴巴的观望时,那种心情其实挺尴尬的。


不过,既然事实如此,我们就只能选择接受。因此,读研三年,虽然与导师当面交流的次数屈指可数,不过互发邮件的频率却大大增加。虽然导师很忙,不过在回复邮件这件事上却做到了极为高效。因为每次看到他回复邮件的时间,基本都处于深夜,而且坚持当天的邮件当天回复,不会出现任何的拖沓。所以,这让我们对导师也平添了一丝敬佩。

一位毕业的学长曾说:如果可以让我重新来过的话,或许我对导师的选择会更加谨慎,绝不会像当初那样,稀里糊涂的乱选一气。

不错,尽管很多人说读研要靠自己,导师只是辅助作用。但是能与导师朝夕相处,自然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他的影响,这之中既包括做人也包括做事。

所以,后来的很多时候,我都劝身边的朋友在选导师时,不能把眼睛仅盯在导师的职务上,而要看这个导师是否能身体力行的指导你,教育你。有时候,与其选择一个忙碌到见不着身影的导师,倒不如选择一个能帮助你快速成长的导师。


你在看这篇文章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