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针,做减法,不要做加法(三)

 中医药方便 2019-09-06

很多疾病往往并不像教科书上描述的那样规规矩矩的出现在患者身上,有些患者可能是简单的一种病,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同时有几种病,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仔细的搜集相关疾病信息,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这对黄帝内针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我曾经遇到一个女性患者,咳嗽、咳痰、心慌、胸闷、胸痛、气短三天,伴胃痛、腹泻三小时,现代医学诊断:COPD加重期、冠心病、胃炎、腹泻。

这么多的病,这么多的症,用内针该怎么治疗呢?

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思路:

咳嗽、咳痰,症在上焦,经络涉及任脉、阳明、(厥阴);

心慌、胸闷、胸痛、气短,症在上焦,经络涉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任脉;

胃痛:症在中焦,经络涉及阳明、少阴、厥阴、太阴、任脉;

腹泻:症在下焦,经络涉及阳明、少阴、厥阴、太阴、任脉;

根据黄帝内针的6321,经络涉及到阳明、少阴、厥阴、太阴、任脉;三焦涉及到上、中、下三焦;男左女右。

上中下三焦都有症,是否同时施针呢?当然不行,内针下焦是禁针的,所以就倒换到上焦。这样就可以在上焦或(和)中焦施针了,三焦变成了二焦。

经络涉及到了任脉,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共五条经络。

任脉只在上肢的列缺或下肢的照海施针就可以了。

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如果在上肢的上焦施针,首选偏历、内关、经渠、通里,加上列缺(任脉),共5针;如果在上肢的中焦施针,首选手三里、尺泽、曲泽、少海,加上列缺(任脉)也是共五针;如果在下肢的上焦施针,三阴交、上(下)巨虚,加上照海(任脉),共三针;如果在下肢的中焦施针,首选足三里、内膝眼、曲泉、阴谷,加上照海(任脉),也是共五针。

我们现在考虑是在上肢或者下肢施针呢?

再考虑是在上焦或者中焦施针呢?还是上焦、中焦同时施针呢?

很明显,在下肢的上焦施针时扎针最少的。

我当时首选在下肢的上焦施针,照海、三阴交、上巨虚,施针后心慌、胸闷、胸痛、气短明显改善,但咳嗽、腹泻没有明显好转,我又加了百会四神聪(下病上治),解溪,施针后咳嗽、腹泻明显好转。

从这个病案中,可以看出,首先要抓好症,然后找同气,只要是同一经络同气的就可以进行合并,争取用最少的针,如果疗效满意,就无需加针;如果效果不满意,再根据法则进行倒换。当然如果上焦和中焦同时施针也完全是可以的,但病人要多扎几针,痛苦是不是多点?医乃仁术,作为医者,应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黄帝内针的法则已经把针道简至不能再简,面对患者,无论他的疾病如何错综复杂,只要抓住症,只要按照法则,就肯定会收到满意的疗效。尤其面对复杂的症时,思路更要清晰,能简即简,学习内针做减法,不要做加法,千万不要每个症上去都是几针,那样会把患者扎成刺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