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帝三十年不上朝,为何还能控制朝局,怎么做到的

 花开无田 2019-09-06

万历帝朱翊钧,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本无可能继位的他,却运气足够好,大哥、二哥相继早亡,让即便是生母只是卑微的宫女出身的他得以被封为皇太子,最后继位。1572年,隆庆帝去世之后,年仅10岁的他继位,而以内阁大臣高拱、张居正、高仪辅政。

冲龄即位,又有张居正等股肱之臣辅佐,在担任皇帝前十年,政坛可谓是清明,自己也算勤勉,张居正在将高拱赶下台之后,更是主持了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考成法的实施更是从经济上、吏治上确保了大明王朝的机器运作,而张居正也由此被称为“救世宰相”。

即便是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亲政,面对蒙古人的叛变、日本人丰臣秀吉的入侵、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他也能够运筹帷幄之中,以李如松、麻贵、李化平等将领发动宁夏之役、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将其一一平定。而万历三大征也足以让他在历史上留下 盛名。

但恰恰也就在这些功名之后,却因为一件大事让他开始无心朝政,直接罢朝。因为自己喜爱郑贵妃,便意欲改立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一场“太子者,国之根本”的争论,竟然持续了长达15年之久,最后幸亏出身宫女的李太后与群臣坚持之下, 才得以册立一样母亲宫女出身的长子明光宗朱常洛为太子。也算让这场国本之争画上了句号。

但此后的三十年里,他却“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但就是如此,朝堂之内却没有宦官之乱,也更没有外戚干政,连严嵩这也的奸臣都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万历帝有“这般神通”,能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第一 群臣、宦官权力的不断弱化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等措施,废除了丞相制度,并且建立了六科系统以及堪称史上最为严苛的监察制度。而锦衣卫、东厂、西厂的建立以及朱棣建立的内阁制度,也使得明朝的皇权成为整个中国封建史上最为强势的。

而在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帝连一样有着贪腐弄权之实的“帝师”张居正都被有放过,开棺鞭尸,亲眷流放。

司礼监太监冯保,作为张居正的盟友,更作为万历帝的股肱心腹,却因为万历帝调戏宫女,冯保向太后禀告一事而导致万历帝怀恨在心,最后被查抄家产,发配南京孝陵,最后连其弟弟、侄子都被祸连。

也正是群臣、宦官权力的弱化,让前朝的专权弊端几无可能。

第二 万历帝只“怠”而不昏

历朝历代的统治结构,莫不是皇权、臣权、宦官各个势力之间的动态平衡。而皇权自然处于权力的金字塔顶端,只要皇帝不是一如周幽王、晋惠帝等昏聩无能,不是冲龄继位,不是在末年权臣林立之下继位,几无可能被篡权。

更遑论万历帝只是怠政,而也正是藉由此有人说明之亡,实则亡于万历。

因为正是他导致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党派林立,梁启超更是说,这样的乱况莫不是万历帝荒怠造成。但是论迹不论心而言,也正是他实现了这样的一种朝堂平衡。这亦是个人能力的一种体现。

第三 兵权、经济的掌控

清修《明史》中诟病,万历三大征祸国映民,所耗损甚巨,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致使国库亏空。更有学者指出,万历帝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征收矿税银充作内帑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实则非常可笑。

正如史学家克罗奇所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而作为统治者,万历帝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维护国家统一,去扶持所谓的对手呢?

而经济之上的诸多手段确保了财政收入,兵权上有能够通过用兵,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大权旁落?不存在的。

参考资料:《万历十五年》《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