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五湖四海董庆银 2019-09-07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躲过病虫害高发的夏季,此时是蔬菜种植的黄金时段,阳光普照、秋高气爽,正是病虫害发生少的主要原因。不过,对刚刚定植的蔬菜来说,隐藏在农业大棚土壤里的真菌仍是最大危害,对长在露地的蔬菜,抗击病虫害的同时,更期盼着赶快下雨。

土传病害是蔬菜缓苗期的最大“杀手”

随着秋冬茬蔬菜生产季的到来,更多黄瓜、茄子、辣椒等蔬菜幼苗“住”进了农业大棚、日光温室等保护地,在光、热、水、肥的关照下愉快生长,等待春节前进入市场。

北京市植保站专家提醒,初秋,处于缓苗期的蔬菜最容易发生土传病害。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辣椒疫病。受访者供图

“土传病害主要发生在农业设施内,病害发生原因,主要来自同一种作物重复种植,随着复种年头的增加,土传病原菌逐渐增多。”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生物防治科高级农艺师李金萍说,“此时,最容易发生的病害是辣椒疫病、立枯病、草莓根腐病等。”

得了辣椒疫病的辣椒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软腐,致上部倒伏,多呈暗绿色,最后猝倒或立枯状死亡;已经定植的草莓也是这样。草莓如果没有病虫害侵扰,最快11月底,头茬草莓就可以采摘了。

不管是处于生长期的草莓,还是刚刚定植的辣椒苗,最容易受到来自土壤病原菌的侵袭,单株发病也会给带来连锁反应,因此,一旦发病,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草莓根腐病。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北京市已有全程的绿色防控措施,发病初期可以选择生物菌剂进行防治与健康株预防,发病中后期可以结合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药方式可以选择水肥药一体化方式隐蔽施药,这样的好处是作用的位置集中,效果明显。

露地蔬菜偶发病虫害,最大困扰来自秋旱

按照蔬菜种植的茬口安排,白露前后,北京地区正是露地种植的冬瓜、甘蓝、芹菜、架豆、芸豆等蔬菜的上市旺季。适合白露前后露地播种的蔬菜有菠菜、油菜、小萝卜、茴香等,生长30天左右后,还能再采收一次。

9月初,比较耐低温的十字花科蔬菜仍然生长在露地上,直面阳光、星斗。这些十字花科以萝卜、大白菜为主。对大白菜来说,最容易生的病是黑斑病、霜霉病等。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草莓枯萎病。受访者供图

记者检索《北京志》,在农业卷种植业志中看到,“1952年,北京市大白菜‘三大病害’齐发……1958年,大白菜病毒病再次严重发生,减产严重,造成冬季蔬菜供应紧张。”据记载,当时防治方法主要是从选用抗病品种、实行高畦直播、适期播种、适当稀留苗、加强田间通风等综合措施。

不过,和往年不同,受天气主导的露地蔬菜种植,今年遇上了秋旱。“入秋应该有雨,一场秋雨一场寒才是秋天的节奏,今年没雨,露地蔬菜有些病虫害,但是不严重。”种有110亩园菜地的肖健告诉记者,“露地蔬菜病害主因是潮湿,今年入秋没雨,病害基本没发生。”针对食叶甲虫、菜青虫等虫害,农人的态度也比较放松,“只要不是爆发虫害,适当吃点也没事儿。”

目前,大白菜会有零星的黑斑病和霜霉病发生,李金萍告诉记者,“在没有大量降雨的情况,目前发生的黑斑病主要长在外围叶片上,对白菜生长影响不大,白菜在砍收时,都会去掉外围叶片,因此不用施药。”

主要化学防治措施是种子消毒、育苗土消毒、预防用药和发病初期用药。

种子消毒:采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0.136% 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 5000倍液浸种3小时,取出用冷水冲洗后催芽播种。

育苗土或基质消毒:可以采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进行育苗土或基质消毒。每平方米用7~9克制剂,加细土15千克,充分搅拌混匀制成药土,播种前先铺1/3在苗床,播种后再覆盖2/3药土。

预防用药:一是带药定植。移栽前施药,采用药液喷施幼苗整株和根部土壤的方法,可选用 440g/L精甲·百菌清悬浮剂 800倍液,或 68% 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 800倍液,或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 3000倍液等药剂。二是定植后预防。重点预防时期是辣椒移栽缓苗后、初花期、露地雨天前后和保护地浇水前,可选药剂见下表,依照推荐用量的低量即可。宜选用不同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 2~3次,用药间隔 7~10天,喷药时药液应覆盖辣椒全株并重点喷施茎基部。老菜田尤其是辣椒连作田更要重视预防用药。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发病初期用药:发现中心病株后尽快清除,同时开展药剂防治。喷药时应先喷未发病区,再喷发病区。发病株所在垄畦及其邻近垄畦是重点防治区域。可选药剂参见表 1,视病情选择药剂推荐用量的中、高量。注意不同药剂交替使用,连续防治 3~4次,用药间隔根据农药说明书执行,病虫严重时适当缩短用药间隔能提高防效。

辣椒立枯病防治方法

辣椒苗期主要病害,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主要发生在育苗中后期。高温高湿利于发病蔓延,地温 16~21 ℃适宜发病。此外,苗床过干过湿、播种过密、分苗间苗不及时以及幼苗徒长等可加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种子消毒:可用15%噁霉灵水剂600倍液或30% 噁霉灵水剂1500倍液浸种4~6小时,晾干直接播种。

育苗土消毒:可选用下表的登记药剂,分别采用拌毒土或泼浇苗床的方法对育苗土、苗床或穴盘基质进行消毒。

入秋后,谨防蔬菜的病虫害

定植前预防:该病在定植以后还可继续为害辣椒,可在移栽前3~5天,选用含有异菌脲、噁霉灵和井冈霉素的登记制剂预防用药1次,按照推荐剂量浇灌苗株根部即可。

发病初期用药:发病后,尽快拔除病株;选用含有异菌脲、噁霉灵和井冈霉素的登记制剂,按照推荐剂量浇灌苗株根部,视病情防治1~2次,用药间隔7~10天。有猝倒病混合发生时可选用30%精甲·噁霉灵水剂,按照3.0~4.5毫升/平方米的制剂用量浇灌幼苗根部,连续防治2~3次,用药间隔5~7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