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避暑山庄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北京真的很热,可惜很多时候都感受不到了,因为家里有空调、车上有空调、单位有空调,以至于有年轻同事,每天穿着长袖加外套出门,看着这身装束,总觉得与现实环境是这么的不和谐?

要是出门不开车的时候,真的感觉还是挺热的,走不到公交站,就一身汗了。

女儿整天在空调房学习,都快得空调病了。有时间的时候,我还是希望带她出来走走。

有了一次离开北京避暑的机缘,孩子自然是要带的。筹划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成行了。

北京北边的燕山山脉真的隔断了温室效应的北京城,翻过密云,就开始凉快了。我一直不明白的道理是,夏天的时候,北京的密云或者延庆的郊区,就凉的出奇,而纬度更北的东北,夏天也开始变得非常的闷热,这是因为深山效应吗?

带着孩子来到承德雾灵山的中国作家协会的创作中心,不仅仅为了安心创作,更主要的是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创作中心在山脚下,离县城就几里路,周边确实非常清净和清雅。将空调开到27度,房间里感觉非常凉,把窗户打开,房间里更凉。

作家估计是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的一群人,箪食瓢饮,也不改作家群的“孔颜之乐”,一瓶老酒,三两个小菜,大家也能谈笑风生。老婆一直奇怪,我们怎么能把酒喝到半夜。

清晨酒醒,总觉得该带着孩子做些事。趁孩子还没有想做作业的空隙,我带着她驱车去了承德。避暑山庄我曾经去过的,当时估计因为时间仓促,或者是自己认知有限,总觉得避暑山庄里我丢了一堆东西,当年因为自己的浅薄,将一串知识甩在了脑后,这次可以带着孩子去恶补一下。

承德的凉爽与旅游的火爆成反比,街上不过20度的气温,但是,路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游客,以至于山庄门口的路都发生行人拥堵,好不容易进得门里,人群蠕动前行。因为旅游太热,以至于让博物馆里比外面至少要高出5度,这样也好,馆子里的展品周围没有集聚太多的人,大家都害怕热量。

我一直敬佩康熙大帝建避暑山庄的智慧。自从山庄完成后,据说康熙大帝每年有一半的时间要住在这儿,那么睿智的康熙大帝,他一定不是一个爱享福的人,他在这儿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跟草原部落的王宫贵胄喝酒吃肉、飞鹰走狗。

承德真的是个理想的位置,不仅环境优雅、气温适宜,离京城不远,离草原不近,在这里约会蒙古和其他草原部族的王公,不仅开销小,且非常安全可靠。每年的木兰秋狩,可以发现各个草原王公部族的军事存在,只有将这些草原的首领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康熙大帝才能睡得稳安心觉。

草原王公的人来了,他们的心可能不在这儿,于是,他在承德仿照王公们家乡的风格建设了很多足以留心的藏族寺庙。如仿照布达拉宫建设的普陀宗乘之庙,仿照桑耶寺建造的普宁寺,足以挽留六世班禅的须弥福寿之庙,仿照舞台上的殊胜寺建设的殊像寺等。都是康熙及他的儿孙们建造的。

每年,康熙皇帝看似跟草原的领袖们在避暑山庄逍遥自在,其实,他是在做实自己北方和西部的靠山,随后就可以安心地研究汉文化中的优势和特长,以此作为维护自己统治的根基。

避暑山庄的占地面积有颐和园三个大,景点分为湖区、山区、草原区。山区即避暑山庄中的山,在山上不仅可以将湖区和草原区的美景净收眼底,而且可以远眺整个承德市区。为了解决山区的旅游,山区有小火车,据说行走一趟大概四十分钟;湖区是山庄的核心景点,也是山庄的温度调节器,有这么一片水域存在,山庄里面的温度很难高的起来。尽管夏天山庄里人头攒动,但是,水边始终有微风荡漾,让人感觉到清新和凉爽的气息。湖区的美景是设计出来的,底板就是江南的山水,尤其是西湖美景几乎全部复制,湖边的柳树、湖里的荷花估计都是从苏杭移植过来的。草原区里不仅有皇帝的“菜园子”和“试验田”,更为重要的是,草原是为了蒙古王公的需要,他们喜欢在草地里搭建帐篷。草原区还有一个景点那就是文津阁,这是四库全书的图书馆,当年乾隆让人将《四库全书》抄了七套,其中,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就藏有一套。当然,现在文津阁只是一个景点,说藏书,那是没有这个功能了,但是,通过查阅文津阁的设计,可见古代人在藏书楼设计方面的心思。

真的没计划游玩避暑山庄,但是,缘分到了想不去都不行,阴差阳错地去了,人多影响了一些兴致,能亲自在山庄里避一番暑,也是不错的一种经历。

避暑山庄,我们又见到了。

山庄里面的人真是多,明显感觉人将山庄的温度抬高了。

(以下均为博物馆里的宝贝,真的是世间极品。)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专著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