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生医学,让我们“满血复活”

 依薷书坊 2019-09-07

诺贝尔奖得主Gilbert曾预言:用不了50年,人类将能够培育出人体所有器官。

在2016年12月,Nature推出的再生医学特刊包含了再生医学的历史性事件、3D打印技术、干细胞与神经再生、I型糖尿病的细胞治疗等七篇综述。再生医学的目的就在于使我们的生理状态恢复到“本来的面目”,即健康状态,下面我们就说说那些能够让我们“满血复活”的科学技术成果。

1963年


干细胞发现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吗的小鼠骨髓干细胞,并且可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981年

胚胎干细胞技术

英国科学家从小鼠胚胎中分离到干细胞;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使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生长的技术;

生物学家Bell团队用自体细胞构建了人工皮肤并用于创面修复。

1997年

小鼠长出人耳朵

哈佛研究科学家通过组织工程技术使小鼠背部长出人耳。

1998年

人类胚胎干细胞的获得

美国两个研究团队成功分离人类胚胎干细胞。

2006年

细胞重编程

日本科学家Yamanaka通过导入4个转录因子、将小鼠成体细胞逆转至胚胎细胞样状态。

2006年

体外培养膀胱移植

美国外科医生将实验室培养的膀胱移植到7个具有先天性缺陷的儿童患者。

2010年

干细胞治疗的开始

胚胎干细胞治疗第一人——一个脊髓损伤患者;

患者健康角膜干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移植、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2015

第一个干细胞治疗法上市

欧盟委员会批准了用于治疗角膜受损的Holoclar上市。

干细胞能够成为再生医学的焦点,一方面是由于其自我复制并分化多种组织细胞的特性外,另一方面干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e.g. VEGF因子、IGF-1因子)可以为新生的细胞创建适宜的生存并生长的微环境。

2015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卵巢早衰合并不孕症临床研究'成为了国家首批备案的8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研究团队对患者进行多次的干细胞卵巢内移植,改善了患者卵巢内血流及功能,最后成功自然受孕、并于2018年初患者顺利诞下一名男婴。

生物材料——干细胞支架:由于干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体积较小,在血流丰富的部位,难以固定在受损部位,因此将干细胞“安放”在胶原蛋白支架材料上,可以促进干细胞的定植以及微环境的重建,并且生物材料能够在术后的数月内自然降解、于人体无害。

“相当于先搭个桥,然后把间充质干细胞“种”在这个胶原支架材料上,以便让两侧的神经长过去”——这样的比方再恰当不过了。

器官的体外“制造”是再生医学另一个大的研究方向,每年都有大量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移植需求,而患者即便移植成功,也可能需要终生服用免疫抑制类药物。

2008年西班牙的器官损伤患者接受了自体干细胞培养的人工气管的移植,这是世界首例在相关管理部门许可后进行的移植手术。现在科学家认可并且正在遵循此思路开展器官体外“制造”的探索,即利用干细胞及支架材料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组织器官的而构建。

3D生物打印——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刚刚起步,其基本思路是先将器官中全部细胞进行分析并建模,然后用合适的生物材料与细胞混合进行3D逐层打印,最终获得有功能的器官并进行移植,虽然是“任重而道远”,但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再生医学的发展是需要生物技术与多学科领域成果的不断交叉融合的,而干细胞是目前也是将来人类生命健康和医学诊疗十分有潜力的材料、也必将为人类解决更多的医学难题,期待能实现“满血复活”的那一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