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火防盗防套路,被推上顶峰的《DK博物大百科》为什么劝你别买

 铁道之旅 2019-09-07

  很久以前,我写过一篇文,主要内容是劝大家别瞎理财,尤其是要远离正被监管盯得死死的P2P平台。

  我从数据、监管政策等方面全面剖析了一下P2P的风险,幸运的是有人看到我的文章,及时在某头部平台撤了资,当今年该平台宣布清盘停止运营时,他免受其害。

  最近,我又要劝大家要找回理智,别随便下单在很火热的《DK博物大百科》。

  两天前的那篇文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买书你也看推文?看到电商的团就想买,这是病得治!,我并不是说《DK博物大百科》这本书不好,而是它真的不实用,没有说得那么好而已。

  

  有不少人跟我留言,说我说的没错,买回家孩子一时新奇,翻了两页就放那儿接灰了。

  也有人反驳,买本书,总比吸烟喝酒打游戏强,万一能引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呢。

  其实这两种状态,都可以理解。

  一本书而已,在一杯奶茶二十元,吃顿火锅两三百的时代中,确实没必要斤斤计较,况且这本书的内容称得上是“优质”、“丰富”且“无害”。

  但是我反对的是什么,是电商推文的套路,是推书无底线、产业链、程序化的操作。

  从这句话开始,我要保命再次强调,不针对《DK》这本书,只是因为它引发了我对荐书推文套路的反感。

  首先,什么是荐书推文套路?

  简而言之就是一本书,尤其是针对于孩子看的儿童文学类新品图书,如何根据父母的痛点,从文案中准确刺激到读者,激发为人父母潜在焦虑,从而引诱下单所采用的套路。

  第一步,标题有套路。

  好标题胜过千言万语,但如果是这样的呢

  《用古诗/国学/历史喂大的孩子,会赢在起跑线/格局/不平凡上》系列:喂大+赢在,万年不变的组合。

  

  想必孩子不用吃饭了,吃这些东西就行。

  《别错过孩子的阅读饥饿期》系列。

  

  一会儿6-12岁是阅读饥饿期,一会是14岁之前,13岁不配有姓名?

  阅读饥饿期与知识面/历史/艺术启蒙之类的词,果然是绝配。

  《数学能力/逻辑能力不够学习吃力》系列,理科果然是永久的痛。

  

  看,DK系列又上榜了。

  这就是套路性标题,基本所有儿童读物的推文,永远都是以上几种的排列或者组合,随便一搜,会出来一堆。

  同样的标题作用在不同的商品上,这不是套路是什么?

  第二步,文案有规律。

  如果是历史类读物,会这样开篇:有很多妈妈在后台给X妈/XX爸留言,说孩子写作文不知道该怎么写,由此引出素材积累。

  只要针对孩子的推荐书目,内容无一例外包含积累写作素材这项优点。

  如果是诗词类书籍,会这样开篇:讲一讲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配上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

  

  再或者说一说武亦姝的表现,配上一张万年不变的GIF。

  

  如果是锻炼逻辑思维的书,那肯定免不了用《最强大脑》的事例来破题。

  二三百字的开头就此结束,下面主要来介绍“咱今天开团的这本书”。

  这里引用一下上篇文章写过的文案套路技巧:

  ·内容专业——新课标必读书目,会被节选到课本。

  ·名家作品——全是名人,获过某某奖(即便你从来没听说过)。

  ·插图精美——设计精良,印刷精美,每个细节都格外的讲究。

  ·对孩子的影响:善良、勇气、逻辑思维、观察力、数学能力、写作能力、丰富素材....

  ·字大,内容少——主打好读,字间距大孩子看了不累眼。

  ·体积小,内容简单——口袋书,好携带,放到书包里也不沉,随时读。

  ·有插画——画面精美,漫画引发孩子阅读兴趣,读起来不枯燥。

  ·有故事提问或分析——促进亲子共读,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印刷宣传——绿色印刷,无异味,环保标志。(一本书绿色印刷无异味不是最基本的吗?有啥好炫耀的!)

  

  ·最后一套组合拳——设计精美+排版舒适+绿色印刷+便携环保+超实惠团购高性价比。

  

  作为一本书,图文清晰真的是很大的优点了。

  这么多优点,爸爸妈妈们心动吗?是不是担心价格问题?

  第三步,价格有技巧。

  “原价300+,如今小编/X妈/XX爸/XX君跟出版社协商很久才争取来的团购价,只需100+就可以参与咱的团购,领了券还会更优惠”。

  

  “最后说一下价格,这套书的定价是单册128元,X妈/XX爸/XX君谈下来的团购价是88元。整套购买264元的价格就下来了,相当划算。”

  

  “性价比相当高,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库存,需要的爸爸妈妈们,出手要快哈。

  

  一价定乾坤,价格低,库存少,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磨破了嘴皮子,九牛二虎之力。

  行吧,我不想多说了。

  到这儿,一篇标准的儿童文学类电商推文就结束了,请问这不是套路是什么?

  

  可能会有人说,有这些套路怎么了?

  那么,下面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说有套路不行,为什么这种推文无底线。

  因为根据上面的写作套路,推书文案是可以量产的。

  一旦量产,就可以无底线推书,写推文的人可以根本不看书的内容,只根据出版社给的宣传资料,就能写出文+图兼备的优秀推文。

  那么这种情况下触及的底线是什么,就是“无脑”赚钱引起的劣质产品泛滥。

  说句题外话,李佳琦推口红还得一支一支试色,试得嘴唇发麻没知觉,吃口东西火辣辣,受些皮肉之疼。

  

  你们推书的书都看不完就推,还有点良知吗?

  那些天天推《DK博物大百科》的,将这本书看完了吗?

  能分得清蟾蜍、铃蟾跟胯腺蟾的区别吗?(好心告诉你,关于蟾蜍的图在此书的354-355页)

  个人认为,推书的底线就在这儿。

  或者说,作为自媒体,亦或是做一个单纯的推荐人的底线就在这儿,你必须要亲自试过,用过,看过,一件商品,才能有这个底气给大家推荐。

  而不是仅仅根据宣传资料,亦或者你觉得这本书仅仅是读来无害,就可以无脑一遍遍推。

  关于如今的儿童读物类的推文,产业链还是比较明确的,选品—文案—配图—上架—售后,各个环节都由不同的人来负责。

  选品的,选利润高的书。

  写文案的,只逮着优点写,毕竟文案背着销量的压力。

  配图的,将书的图片照的好看,往高大上了打光。

  上架与售后只要确保不出问题,就可以了。

  这种分工明确的使得一些自媒体,基本保证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团品书,程序化无感情的推文,在榨干有感情有信任感的粉丝。

  尤其是,看到某些媒体,推荐的书是“新瓶装旧酒”的再版书,亦或是与历史不符,专业性欠佳却又说是针对孩子读的历史漫画书,还是很心痛的。

  

  所以,这篇文章,我详细写了儿童读物类的电商推文是如何运用套路生产文案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的读者,能够牢记套路,避免入坑。

  以及,书是精神食粮,它是自带情感的,给孩子买书,最好还是自己读过且觉得好,再掏腰包买给孩子。

  不要刻意追求包装,也不要轻信团购推文。

  擦亮眼睛,能省的钱,可以省省。省下的钱,哪怕真带孩子吃顿火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