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在各地开设分校区,始于20世纪90年代。 自1992-2000年,我国高等学校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60多个部委所属的900多所高校参与了高等学校的合并与重组,形成了一大批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 近年来,众多名校,纷纷落户东南沿海发达省份,其中缘由何在?以下是具体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主要内容如下: 1、大学开设新校区的三种主要类型及管理模式优劣分析 2、为什么大学开设校区,喜欢“东南飞”? 3、名校校区与本部有何不同? 4、选择名校校区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大学开设新校区的三种主要类型及管理模式优劣分析1、开设分校区的形式 分校区建设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自我扩张型 故名思义,是因为大学自身的空间受限,大学根据自已的定位,自我扩展校区。比如说南京大学。 (2)合并扩张型 通过高校与高校间的合并重组,合而为一,实现大而强。这种学校较多,比如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这种合并有的是同类院校合并,有的则是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合并。 值得说明的是,有的合并是地市学校与省属学校合并,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属于异地办学型。 (3)异地办学型 这种类型主要是某些经济发达省市为了当地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提出优惠条件,与某些大学进行合作,鼓励高校在地方办学,这样既扩大了大学自身的影响,又对当地建设提代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如北京大学珠海校区 2、各类分校区的管理形式分析我国学者对各分校区管理形式做了很多研究,总结出三种管理模式。 (1)按学科分类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主要按学科专业来分区,不同校区承担不同的学科专业任务,运用这种模式的往往是合并类型高校,不同校区原先主要是哪类学科专业,合并后仍然主要承担这些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 这种管理形式,各校区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会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如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
(2)集权型管理 主校区统一规划,统筹建设,这样有利于整合各校区资源,进行跨学科研究,但由于地理位置跨度过大,容易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3)按年级分级管理 这种模式下,往往是由主校区统一进行规划安排,分校区作为部分年级学生所在地,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这种形式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有利于跨院系交流,但容易造成分校区学生结构单一,不利于建设稳定的高校文化。
二、为什么大学开设校区,喜欢“东南飞”?我们以深圳市为例,盘点下近10年在深圳市开设校区、研究院的众多名校 (一)深圳市大学校区盘点 1、已建校区 (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 2002年哈工大在深圳开办研究生院。2016 年,哈工大(深圳)依托哈工大校本部招收首届本科生。 (2)中山大学(深圳) 是继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深圳市光明新区!截至2017年9月,深圳校区已经建成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9个学院,并全面招录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另外,校区计划筹建理学院和文学院。 (3)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由深圳市与清华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合作办学,2015年已招收40名博士生 TBSI主体设在深圳市南山智园和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在深圳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两个校区开展研究与教学工作。 TBSI将汇聚全球一流的师资团队,三分之一来自清华大学,三分之一来自伯克利加州大学,另外三分之一将在全球范围选聘最优质的师资。 (4)华大基因学院
5、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 在世界知名的旅游文化城区深圳华侨城,是暨南大学在深圳办学的基地,是境内首家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旅游学院,1993年2月,在深圳华侨城成立。1996年正式建成并开学。 6、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合作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2016年10月27日,学校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 2017年是学校首次面向全社会招生,采用基于高考的“6:3:1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学校现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外国语言文学(俄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五个本科专业。 7、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位于深圳市龙岗区,截至目前,来自全球的40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始学业。 8、南方科技大学 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校。2012年4月建校,并赋予学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9、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 2013 年 8 月,经教育部批准,佐治亚理工学院深圳电子与计算机工程(ECE)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正式落户深圳。次年8月,项目正式开学。现已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印度、马来西亚、卡塔尔和南非等四大洲十余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此就读。 办学总规模为1200人,设立通讯工程、信号处理、微电子、光电、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学科专业,自2014年起,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项目已招收研究生; 10、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218人,2002-2018年,累计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4316人。 11、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2001年创建深圳研究生院,2014年设立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11月4日,清华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018年11月6日,教育部批复成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2、拟建或在建校区 (1)湖南大学-罗切斯特理工设计学院(深圳) 选址宝安区新安街道,2014年10月25日,湖南大学与罗彻斯特理工学院正式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以及办学章程,共建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 2015年秋季,学院招收首批100名本科生,开设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委托湖南大学校本部培养。 (2)武汉大学(深圳) 2016年武汉大学与深圳签订合作备忘录,拟在深圳建设一所具备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校学生规模2万人左右的高水平大学,其中,本科生12000人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000人到10000人。计划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专业设置主要有大生命健康、大信息科学、大金融科学、先进制造及社会管理等。 (3)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 2016年10月31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建设深圳国际太空学院意向书”签约仪式在校区举行,两校将共同筹建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 (4)华南理工大学-罗格斯创新学院(深圳) 2015年10月19日上午,深圳市政府与华南理工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三方将在深合作创办创新学院 (5)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 2016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签署 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将立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合作,主动面向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际前沿开展科学研究,开展研究生和本科生全日制学历教育。 校区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过渡校区拟于2017年9月开学,将有部分硕士研究生和少量博士研究生在宝安就读。新校区计划于2019年9月投入使用。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周期,实现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的本硕博一体的办学规模! (6)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 2016年北中医与坪山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将依托附属医院建成临床医学院招收研究生。 计划经过 8~10 年的努力,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办学规模实现全日制在校生9000-10000人,办学规模跟北京中医药大学本部相当。 按照规划,2017年将依托附属医院建成临床医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2019年完成校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具备办学条件,启动全方位招收本科生。 (7)北京大学(深圳) 2016年8月29日,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在广州签署备忘录,决定以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为基础,深化合作,共同建设北大深圳校区。 (8)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 2013年6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在深揭牌成立,2016年11月19日,深圳市与中国科学院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将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 计划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3000人,其中本科生1000人;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6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人;最终实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约8000-10000人,其中本科生约3000人。 (9)武汉大学(深圳) 2016年 9月27日,武汉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拟建立武汉大学深圳校区。 (10)广中医皇家墨尔本理工深圳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10月2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下称“RMIT”),在RMIT正式签署了“关于共同筹建广中医皇家墨尔本理工深圳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协议”(原暂定名“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 该学院招生规模为3000人,重点培养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方面的人才,将争取在2018年开始招生。 (11)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 吉林大学、昆士兰大学共建;选址龙岗国际大学城 ,由吉林大学与澳洲昆士兰大学在深合办,远期办学规模为5000人。 另据报道,上海交通大学也将在深圳开设校区。 3、已建研究院的大学盘点 据不完全统计,没有在深圳开设校区的众多名校,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深圳开办了研究院,部分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已放到深圳研究院进行。 以下为院校研究院部分名单: 同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學 - 深圳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深圳研究院、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官网、北京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院、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 3、为什么大学喜欢“东南飞”? (1)东南沿海各省对高等教育投入,远非中西部大学所比。 决定一座城市的高度,不是摩天大楼,而是大学!决定大学是否喜欢的因素,重要的还是投入! 深圳市的高等教育发展有多快?看一组闪亮的数据,就可明白,原因何在? 2010年 深圳市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6.73万人,全职院士4名,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达到32.3亿元 2018年 全市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超10万人,全职两院院士目前有26名。 深圳市财政对高等教育投入年增长20%以上,2018年预算达174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是2010年的5倍以上。 这点,从苏州市大学的变迁中,也可以看出。 图表由苏州规划整理制作 名校入驻苏州市,与苏州市政府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2)东南沿海各省高等教育相关配套政策,更有竞争力。 拿什么条件吸引高校来深圳? 高校在深圳的机构性质如何划分?都成为决策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早在1999 年,敢为天下先的深圳市政府正式开建虚拟大学园区,进驻虚拟大学园的高校机构,定为事业单位。“园区为进驻的高校机构提供办公室并配备了办公设施,办公人员基本上可以拎包入住。”
从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深圳市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探索,对于高校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三、“东南飞”校区与本部有何不同?1、毕业证会有所区别? (1)有的学校毕业证上会标识校区字样。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 2019年招生章程上明确表述:
(2)有的学校不会标识校区字样,如中山大学(深圳) 2019年中山大学招生章程明确表述:
2、不同校区,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各有不同。
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要特别留意所录专业在哪个校区,因为不同校区的师资水平、硬件设备条件都各不相同。要综合考虑各种情况进行优选。如果不提前了解学校校区分布,就容易就出现报考了华侨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却高高兴兴跑到泉州报到的情况! 四、勋哥建议:如何选择名校校区?1、异地校区,深圳、苏州为首选,青岛次之。 在2018年2月27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到“在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深圳、青岛、苏州等城市起步早、力度大,成效明显。分析深圳、青岛、苏州三地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做法,对于杭州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从目前来看,这三地校区的办学水平及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异地办学的标杆!这些地区的学校,家长和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重点考虑。 2、合并院校过多,或校区过于分散,校区过多的大学,要综合分析,进行优选。 比如北京联合大学是校区最多的大学,一共12个校区! 扬州大学7个校区,之所以这么多校区,原因在于扬州大学由原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在1992年合并组建而成,其不同的校区,对应的还是原来不同的学校。 3、有些校区的毕业证和本部的毕业,不一样,认可度不同。 除深圳和苏州两地的校区外,有的大学在异地办学的毕业证认可度,还是与本部有一定的差别的。 比如南昌大学抚州校区,发的毕业证就和南昌大学本部有所不同;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与本部毕业证,就有区别!
参考文献1、刘光林、李磊.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陕西教育,2014 (6) 2、中国多校区高校本科生管理研究—以吉林大学为例,陈瑜,2018 3、http://www./about/introduction/ 4、http://www.sigs./gs/index.jhtml 5、http://shenzhen./about/about02 6、http://www./article/view/id-10138.html 7、http://www./cnNew/aboutus.aspx?id=10&&Cid=69&s=2 8、https://sz./main.psp 9、http://www. 1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89176 11、https://www.oeeee.com/html/201612/08/437042.html 12、http://www.cas.cn/cm/201611/t20161129_4583000.shtml 13、深圳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及创新绩效评价研究,黄田斌 14、https://new.qq.com/omn/20190621/20190621A0NT97.html?pc 15、http://www./Html/xygk/3840.html 16、https://gaokao.chsi.com.cn/zsgs/zhangcheng/listVerifedZszc--infoId-2355881538,method-view,schId-174.dhtml 17、https://www./bkzs/c/2019-06-07/496874.shtml |
|
来自: 始终如一5laaa7 > 《高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