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0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9-07
各论/第十一章,理气剂/ 降气/橘皮竹茹汤(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组成】橘皮二斤(15克) 竹茹二升(15克) 大枣三十枚(五枚) 生姜半斤(9克) 甘草五两(6克)人参一两(3克)
【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理气最后一个方橘皮竹茹汤,和旋覆代赭汤相同的地方,
* 一,都是治胃气上逆为主。
* 第二个相同,都有误治以后,胃气虚弱。
   这两个相同点,都是胃气上逆为主要表现,都是有胃虚的特点,胃虚胃气上逆,它也是《金匮要略》上的,但是这个方是二类方。

   橘皮竹茹汤体现它益气和胃、清热相结合,治疗胃虚有热的一些基本组合。

   所以从主治来讲,
   胃虚指的胃气虚,胃气虚,胃中有热,引起胃气不和,所以胃失和降,呃逆和干呕都可以发生。
   《金匮要略》说,“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它主治说得非常简单,就“哕”一个字,这个哕指什么呢?
   历代医家在讨论都不统一,但有一条统一就是胃气上逆,谈这个哕说得比较多的是干呕和呃逆,那干呕、呃逆实际上都也没有形成实邪,是一种气机上逆,这个说的比较多。
   当然我们现在就是说,如果这个方你不是干呕、呃逆,而是呕吐、哎,好象粘液这些比较多,你还是可以里边配化痰之品。
   它是一个基础见证,胃虚有热,没有强调有形实邪,这个角度来展开的,那就和旋覆代赭汤形成一个比较,
* 都是胃虚,
* 一个有热,
   这个热
 @ 或者是误下当中,正虚内陷的这个化热,
 @ 或者本身会有一种热邪,有各种原因。
   我们前面讲过胃热的形成了,各种原因形成胃热,和它的胃气不足、胃虚同时存在,
* 所以胃虚表现是虚烦少气,纳差,一般都有这种,有热了,有虚烦了,这个少气气短了,
* 有热一般舌红嫩,脉虚数的。
   胃虚有热的舌脉,那和前面旋覆代赭汤证那个没有热象,可以比较的,
* 一般胃有热口干。
   虽然仲景只说了“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但用药呢,《伤寒论》很多用药来反过来推测,它是胃虚有热,因为用了大剂量的竹茹,可以有清泻胃热了,而且其中有人参,有益气,竹茹除了清胃热,和陈皮本身还能够和胃了,和胃。

   所以这个病机是胃虚有热。
   治法呢,要益气清热,同时降逆止呃。

   这张方里边,
* 君药橘皮、竹茹,
 @ 橘皮能够理气和胃,
 @ 竹茹可以清热和胃,当然竹茹清胃热之外,还擅长于清胆热,还能利胆,清胆热。
   胃气上逆很多都和胆有关,所以人们说“胃本不呕,胆木贼之则呕”,所以很多呕吐当中,特别偏热的,偏热类型或者口苦,都与胆胃不和有关。
   这个方里橘皮、竹茹作君药,可以清胃热,和胃降逆。
   但橘皮、竹茹这两个药要达到和胃,保证一定效果的话,必须量大,现在你比如临床用,有的说15克就够了。但我们那里很多老师谈到,你比如这个方要叫它和胃降逆,作用明显,用到20克,这个方里用量要大,如果小剂量达不到和胃降逆的作用。
   所以橘皮竹茹汤里,橘皮、竹茹的用量特点,是在它常有量范围内剂量较大,那这个方药味不多,弄出来一大包,竹茹非常轻,一般的清泄的,清胆胃有热,一般的用量不大的,但是真正作为降逆的,以它为主发挥作用,剂量要大。

*臣药
 @ 人参在这里补气,这个是对气虚。
 @ 生姜能够增强和胃作用,和胃降逆止呕这个作用,生姜、大枣又能调和脾胃,和人参结合针对了这种胃虚。

*佐使药
 @ 大枣,与生姜配调和脾胃。
 @ 甘草增强人参补气作用,调和诸药。

   这个方的特点,
  非常平和,由于竹茹量较重,偏一点凉性,所以它起到益气清热和降逆止呃这个作用。
   所以由于“哕逆者”有很多看法,
* 哕这个字是指的呃逆,
* 也有人认为哕是指胃气不和干呕、嗳气了。

   这是橘皮竹茹汤,这是个二类方。
   所以从病机用药这个方面,要和旋覆代赭汤比,
* 两个都是胃虚,
 @ 一个有痰,旋覆代赭汤心下痞硬,有痰,所以它用半夏和生姜来结合,哎,化痰散水结合,它又有实邪。
 @ 一个有热,有热所以用竹茹来清泄胃热,所以橘皮、竹茹、生姜结合起到和胃作用,因为胃气上逆没有实邪,没有强调实邪,和旋覆代赭汤不同。
   这个橘皮竹茹汤是胃虚,有热,它没有反映实邪,所以它不用半夏,这是这两个方的主治上一个比较了,从病机上的比较了。

   整个这个方,补而不滞,清而不寒,略偏一点凉。

   用量特点,
   橘皮、竹茹大剂量才能获效,大剂量是它本身范围内大剂量,平时很多处方里,你象陈皮之类,那橘皮这类都是属于当臣药机会都少,当佐药这些,临床当佐药用,用个六克到10克,不得了,10可都很少,那竹茹更是这样,一般用量不会很大,但是在这个方里,要起到和胃降逆作用,量要比较大才行,所以不是说这六个药背下来开出来药味对了,就能得到效果了,还有个量的问题。

   所以呃逆,或者呕吐,舌红嫩,脉虚数,这是证治当中辩证要点。

* 胃热往往要伤阴,如果持久,会涉及气阴两伤,当然这个方有益气的人参,没有益阴的。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这类可以结合进去,为什么呢?
   胃热兼气阴两伤,这个胃气上逆,往往会加重,所以增加象半夏这些和胃降逆。

* 胃热胃气上逆,如果没有气虚特点,那可以去人参、甘草、大枣这类甘温的不用,加柿蒂以后,它能够增加和胃力量,特别在治疗呃逆的时候。

! 呃逆还可以由湿热,或者虚寒引起,这个方都不适合,实热或者虚寒引起的呃逆,虚寒引起呃逆用丁香柿蒂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