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说补气血,补是因为缺。但往往大家去医院做血检的时候,会发现身体本身并不缺血,却又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来血虚的症状。 一般这种情况,说明身体缺的是气。气不足,不能推动血液正常流通,我们的五脏六腑和毛发缺少了血的濡养,就会表现出缺血的症状。 所以补气血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先补气。气补足了,血液能正常的流通,就不会出现血虚的情况。 如何判断气血虚弱的情况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诊断自己是否也中招了: 1、眼白混浊、发黄、有血丝 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眼睛干涩、黑眼圈,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 小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而上了年纪之后就「人老珠黄」,眼睛不再清澈,就是因为气血亏损了。 2、面色暗黄无光、皮肤干燥粗糙 气血充足,脸上皮肤得到足够的滋养,就会白里透红、有光泽。 气血不足时,皮肤犹如缺水的田地得不到水的灌溉,皮肤就变得干燥粗糙、暗黄无光泽,甚至长斑,用多少护肤品都提不起气色。 3、头发干枯、掉发、开叉、白发 「发为血之余」,精血富余了头发才会明亮有光泽,精血不足了,为了保证内脏、身体的需要,它就要舍去末梢,于是头发就开始脱落、干枯、白发早生。 4、手心经常偏热、出汗或冰凉 正常人的手一年四季都应该是温暖的;如果一个人的手心经常偏热、出汗或冰凉,就代表气血不足。 5、睡眠质量差 入睡困难、梦多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都是血亏的表现。 成人如果能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很足。 轻则是疲劳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失眠等症候,重则可造成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早衰。 轻则是疲劳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失眠等症候,重则可造成脏腑功能衰退,引起早衰。 当气血虚弱程度较弱的时候,身体症状主要表现在体表和四肢末梢。 ①四肢 1.手脚冰凉 2.指甲扁平,长白点,有条纹 3.指甲上的小月牙<8个,严重的甚至只有大拇指的2个小月牙 ②面部 1.面色淡白,嘴唇淡白 2.脸上长斑 3.早上起床伸出舌头看,舌边有齿痕 4.用手指按住眼下部位轻轻往下拉,会发现眼睑是淡白的,没有血色 ③大脑 1. 经常会觉得头晕,头痛 2. 有时候会出现耳鸣 3. 记忆力减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4. 经常会出现失眠 ④心肺 1.耐力明显降低,以前可以一口气跑2公里,现在跑几百米就跑不动了 2.稍微活动一下,就觉得心慌,喘不过气 ⑤脾胃 1.早上起来,小肚子往往是没有的,到了下午,会发现小肚子明显鼓起来 2.没有胃口,食欲降低,或是吃完东西不容易消化 3.容易便秘或是腹泻 ⑥子宫 大姨妈出现异常,有闭经,月经量减少,月经推后等情况 具体应该如何养气血呢? 如果你对照了上面的症状,察觉到了自己体内气虚耗损的情况,想要调理的话,应该怎么办呢? 这年代抱怨气色不好的人,大多皮肤暗黄憔悴、面部黄胖、脸色淡白无光泽,而这三类人,问题主要都出在脾上。 脾属土,从五色对应五脏上说,脾对应黄色,当我们皮肤变黄时,跟脾胃的关系很大。 你发现没有,脸色发黄的人,经常吃饭不香、消化不良,吃点东西就肚子胀,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或长期大便不成形。时间长了,整个人要么特别消瘦,要么变成虚胖。 这是因为脾虚了,脾胃运化食物和水湿的能力变差,既不能把食物充分的转化为气血,又不能把体内的痰湿代谢出去,皮肤当然要出问题了。 气血不足,皮肤萎黄、没有血色光泽、干燥、松弛长皱纹;体内痰湿多,引起面色发黄;脸发胖;皮肤油腻又缺水,还容易长痘痘、酒糟鼻。而且眼袋明显、眼睑虚浮、发沉。 所以养气色,先健脾胃准没错!但脾胃要慢养,急不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你的脾胃也不是一天两天变坏的。 喝粥是养脾胃最好的办法 每天早晨煮点小米粥,加点花生、赤小豆、山药、大枣、黄芪等健脾益气之品,只要你坚持一个月,脾胃一定能好很多;如果痰湿重,还可以加点擅长健脾祛湿的陈皮、茯苓、薏仁;怀山药、白扁豆、芡实、莲子,可以健脾补肾、祛湿利水。 虽然不同等级的气血虚弱,会有不同的方法来调理。但大体上来说,整个过程中,会有这3个大原则,贯穿我们养气血的整个方方面面。 ①气血不仅是补,更多要靠养 大家说道气血的时候,总是会想要靠什么方法补起来。但其实,气血更多是需要养的。 养这个词语,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多少,一个是节奏。是说本身气血少,或者气血运行时身体某个地方淤堵了,节奏紊乱了,也会产生消耗。 在调养气血时,除了气血的多少,也需要注意身体是否有淤堵,让气血在流通过程中被堵住了。 ②尊重身体的气血规律 身体的气血是有规律的,《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女生在28岁的时候,身体气血达到顶峰,之后慢慢就会往下降。到了35岁左右的时候,会因为阳明脉衰,出现脸色暗沉,脱发等情况。 这是气血运行的规律,我们没办法在30岁的时候,把气血调整到20岁的状态。但我们可以做到平时不让气血消耗的太多,低于了这个时候本该有的状态。 ③核心是养脾胃 养气血的核心在于脾胃,脾胃生成的水谷精气可以转化为气血,所以中医上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把气血比作一颗大树,脾胃就是滋养它生命的阳光。 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之所以会出现气血虚弱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脾胃过于虚弱,不能生成气血。 所以,补养气血,养脾胃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