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书签”二字,每天都带给您满格的智慧和正能量哦! 01 最让人不愿听到的消息还是传来了! 9月5日上午11时左右,山东枣庄因模仿网络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被烧伤的女孩哲哲,因感染过重离世。 8月22日,13岁女孩(具体年龄13岁8个月)哲哲和邻居家12岁的小雨,在手机上看到一则网红主播创作的“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短视频。 
两个孩子找来视频内提到的材料,开始了自制爆米花实验,结果引发爆炸。导致两个孩子不同程度受伤,其中哲哲烧伤面积高达96%,被医院诊断为特重度烧伤。 经过全力抢救,孩子依然没有活过来,带着一身伤痛的哲哲终究离开了人世。
这并不是第一起青少年因模仿电视剧/动画片/手机视频而发生的悲剧。2013年4月,江苏三名分别为5岁,8岁以及9岁的男童,因长期观看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将剧中人物烧不死、电不死的情况信以为真。三个孩子模仿其中绑架烤羊的剧情做游戏,造成其中5岁男童全身多处烧伤80%,吸入性损伤;8岁男童全身多处烧伤40%。两名儿童均被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2017年3月,新疆乌鲁木齐一名母亲外出上班,将5岁女儿锁在家里。不料孩子模仿动画片情景,撑开一把伞从11楼跳下,落到4楼平台上摔成重伤,一直到晚上21点左右,才被下班回来的父亲发现。送往医院后,女童被初步诊断为创伤性休克、全身多发伤、头部外伤、脑挫伤、脊柱外伤、骨盆骨折等多种疾病,被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治疗......▲果果当天坠落的4楼阳台上留下一把黑色的伞。图片来源:晨报记者 宗合摄2014年7月,徐州一名7岁男孩,趁着家人睡觉时,模仿动画片《熊出没》光头强改装风扇的情节,用工具拆下电扇外罩,接通电源,结果整只手被绞进了高速旋转的扇叶……同样是模仿《熊出没》,2016年3月,一名10岁女孩在家里翻出一把电锯,冲妹妹脸上锯了过去,生生锯开了妹妹的鼻子和右脸.....
笔笔惨案,让人触目惊心。 03 如今的孩子们接触动画片、电视剧、短视频等娱乐方式非常容易,很多时候家长甚至将其作为哄孩子的神器,一部手机或IPAD就能哄得孩子几个小时高高兴兴。 处于好奇心旺盛阶段的孩子很容易被其中一些情节吸引,又缺乏判断能力,容易因为模仿行为而造成危险。如何引导孩子避免伤害,就成为了所有人,尤其是家长的责任。 上述事件发生后,很多动画作品随后将其中部分内容进行修改,并在较有可能引起儿童模仿受伤镜头处标明“危险动作,请勿模仿”,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 据报道,我国18岁以下的网民数量有1.7亿人,一线城市的孩子平均每天要花3.5小时上网。想要把孩子完全与动画、网络隔离,完全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就显得迫在眉睫,泰州市公安局曾针对这些案件发布提示:建议家长们不要单独留孩子在家,教育孩子不要模仿危险动作,并对孩子们观看的动画片、视频等进行选择和引导。动画人物千姿百态,但是无论美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可爱、有趣,让人忍不住产生喜爱之情。动画片色彩鲜艳,人物造型夸张可爱,配音悦耳动听,这些都能有效地刺激孩子的感官发展,符合儿童生理发展需要。另外,动画片的感情色彩比较单一,与孩子的价值观相符合,孩子容易接受。2.选择思想积极向上的动画片,远离宣扬暴力的动画片。所谓的积极向上指动画片中所宣扬的是善良、真诚、友谊、爱国等精神和品质,这一点相信大多数的动画片都能做到。剔除那些含有暴力、色情或恐怖情节的动画片,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尤其是男孩子,他会不自觉地模仿片中人物的行为,此外,有些孩子也会因看这类动画片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独处。如果想让孩子合理对待动画片,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平时适当减少接触手机和电脑的时间,限定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有些动画片是和书籍同步发行的,家长可以买来相关书目让孩子提前阅读,既可以预防他们迷恋于电视,也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尽量不让孩子单独看动画片,家长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在分享精彩之余,更能了解孩子对片中情节的理解状况,帮助孩子识别善恶,如果孩子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家长就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过来。以上这些原则也可以用于孩子们看短视频和电视剧的时候。电视、网络从来不是照看孩子的“保姆”,只有父母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如宫崎骏所说:童年时五分钟的经历,甚至胜过大人一整年的经历。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拼尽生命去守护的人。 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我们都存着侥幸心理。可只要有1%的可能,这件事就不能被懈怠对待。 希望大家将自己念诵经文、行持善法的功德回向给这些受伤乃至离世的孩子们,祈愿他们离苦得乐,世间再无这样的悲剧发生!
微信又㕛叒改版了~ 更新后很多小伙伴都说找不到我们, 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