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拉塞米片的副作用

 zzzzzzzzzzmmmm 2019-09-07
病情分析:适应症: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水肿。用法用量: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次10mg,每日一次,根据病情需要可将剂量增至每次20mg,每日一次。禁忌:1、已知对托拉塞米磺酰脲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本品。2、无尿的患者禁用本品。注意事项:1、由于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突然改变可能导致肝昏迷,有肝硬化和腹水肝病患者慎用本品。此类患者最好在医院开始使用本品(或其他任何利尿剂)。为了防止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最好与醛固酮拮抗或排钾量小的药物一起合用本品。2、耳毒性:快速静脉注射其他髓袢利尿剂或口服本品后曾观察到耳鸣和听力下降(通常可恢复),不能肯定这些不良反应与本品有关。在动物试验中,托拉塞米在极高的血浆浓度下可观察到耳毒性。静脉注射时,应缓慢注射,时间在2分钟以上,单次用药的剂量不能超过200mg。3、体液量和电解质耗损: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可观察到电解质失衡、血容量不足或肾前性氮血症,可能会造成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症状:口干、口渴、虚弱、嗜睡、瞌睡、不安、肌肉痛或痉挛、乏力、低血压、少尿、心动过速、恶心、呕吐。过度利尿作用可能引起脱水、体液量减少、形成血栓或栓塞(特别是老年患者)。产生体液和电解质失衡、血容量不足、肾前性氮血症的患者,实验室检查可观察到血钠升高或降低、血氯升高或降低、血钾升高或降低、酸碱水平异常,血尿素氮增加。若有上述症状,需停用本品直至恢复。在低剂量下重新服用本品。4、对美国进行的对照试验中,高血压患者服用本品(5-10mg/天)6周后,血钾平均大约下降0.1mEq/L。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间,试验组血钾低于3.5mEq/L的患者百分率(1.5%)基本与安慰组(3%)相近。服药1年后,患者的平均血钾水平未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充血性心衰患者、肝硬化患者或肾病患者服用本品剂量高于在美国降压试验中的剂量时,剂量依赖性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心血管病患者,特别是使用洋地黄毒苷的患者,利尿剂诱发的低钾血症引发心律失常的一个风险因素。肝硬化患者、快速给予利尿剂的患者、电解质摄取量不足的患者、同时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最大。使用托拉塞米的患者需定期监测血钾及其它电解质。5、其他电解质(1)钙:健康志愿者单次使用本品后尿钙排泄量增加,但在对高血压患者4~6周临床试验中,患者的血钙仅轻度增加。在一项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长期试验中,患者的血钙水平平均1年下降0.10mg/dL(0.02mmol/L)。在使用本品11个月的426的患者中,未将低血钙作为一项不良反应报道。(2)镁:健康志愿者单次使用本品后,尿镁排泄量增加,但在对高血压4~6周试验中,患者血镁水平轻度增加。在对高血压长期试验中,患者血镁水平平均1年增加0.03mg/dL(0.01mmol/L),在使用本品治疗11个月的426名患者中,只有1例低镁血症(1.3mg/dL,相当于0.53mmol/L),作为一项不良反应报道。在一项充血性心衰病人的长期试验中,估计患者平均1年血镁水平增加0.2mg/dL(0.08mmol/L),但由于许多患者服用镁补充剂,所以这些数据是混淆不清的。在一项为期4周的试验中,患者并使用镁补充剂,托拉塞米5mg、10mg组血镁水平低于1.7mg/dL(0.70mmol/L)的患者百分率分别为6%和9%。6、血生化:(1)血尿素氮、肌酐、尿酸:托拉塞米使以上参数呈剂量依赖性轻度增加。高血压患者连续6周每日服用本品10mg后,患者的血尿素氮平均增加1.8mg/dL(0.6mmol/L),血清肌酐平均增加0.05mg/dL(4mmol/L)、血清尿酸增加1.2mg/dL(70mmol/L)。长期服用药后以上参数可进一步产生轻度的变化,但停药后均可恢复。使用本品的患者可产生有症状痛风,但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近。(2)血糖:高血压患者每日服用本品10mg,6周后血糖水平平均增加5.5mg/dL(0.3mmol/L),在随后1年中,血糖水平进一步增加1.8mg/dL(0.1mmol/L)。在对糖尿病患者的长期试验中,与基值相比,患者的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并无显著变化。有血糖升高的病例报道,但并不常见。(3)血脂:在美国进行的对高血压患者的短期对照试验中,每天5mg,10mg和20mg后,患者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分别增加4、4和8mg/dL(0.10~0.20mmol/L)。长期服药后症状消失。(4)在同一项对高血压患者短期对照试验中,每日服用托拉塞米5mg、10mg和20mg后,患者的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平均分别增加16、13和71mg/dL(0.15~0.8mmol/L)。在一项长期试验中,患者每日服用本品5~20mg,经1年的治疗后,与基础相比,患者的血脂水平并未观察到临床显著变化。7、在对高血压患者的长期试验中,试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数轻度减少,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血清碱性磷酸酶轻度增加。尽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但这些变化在医学上不具有重要意义。除碱性磷酸酶外,在对其他酐酶的试验中均未观察到有显著变化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