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意俗语:“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这样做为什么能赚到钱?

 皇家书库319 2019-09-07

我们经常提到如今各种东西的价钱如何如何,如今的生活离不开商业,在古代就更加离不开商业。商业在古代因为它不方便管理流动性很大,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隐患,一度被王朝统治者定为末业,虽然如此,但是依旧抵挡不住头脑灵光的人在商业中做一本万利的生意。

这种情况到了如今的社会,更加普遍。很多人都对做买卖的人很佩服,而且做点小买卖总比打工挣钱要强上一些,虽然风险大一点,但是如果看准形势,回报也是极为丰厚的。尤其是刚刚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想要自己当老板让别人给自己打工,就会首先想到做买卖,可是做买卖也同样不是一件轻松地事情。做买卖并不是三五年就能学会的,不仅要有天赋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关于商业深厚的素养和知识。

“宁卖九毛九,不卖一块一”,这句话在商业场中可是广为流传。我们也能从中窥测到做生意的门道,资深的生意人更是将这句话奉为生意经,从道理上来讲,能挣一块一,为什么要只挣九毛九呢?但其实,这里面可有大学问。

做生意自然是为了让消费者先高兴,所以我们先从消费者的目光来看待这件事。同样一件商品,有一块一的,有九毛九的,消费者一般情况下都会先去九毛九的商品摊看一下,因为他觉得九毛九的商品便宜,即使可能比一块一的商品质量差点,但关键是便宜啊!即使只便宜了一毛一,可还是有许多人趋之若鹜,因为人们大多都喜欢去贪小便宜,而且还会认为九毛九和一块一的商品就是同等质量的东西,从根本上确立了九毛九物品的地位。

即使九毛九的商品质量略差,但是低价买到同等质量的商品他们就已经很高兴了,自然也就不在意这小小的质量差距,尤其是本身这种卖价就比较低廉的商品,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它的价格,对于那些上千上万的商品,一般家庭才会注意质量,但依旧是尽量在保证同等质量价格最低的情况下,找到质量还算不错的。

说完消费者,我们再来从商家的角度考虑考虑,商家往外卖东西,一般比较少去看卖东西一件能挣多少钱,而是关注这卖出的东西能挣多少钱,毕竟这货如果卖不出去,就算这货的定价再高,也赚不着多少钱,反之,如果你能够稍微降低一下价格,不仅自己能够卖出更多的货,解决自身的存货问题,更能用销量补偿单价降低的短板,使总的收益额稳定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商家不管卖九毛九还是一块一,它本身的进价都低于卖出的价钱,从这点上来说,商家都是赚钱的。商人本来就是需要通过货物流通途径来获取利益的,他可从来不会做亏本买卖,平常我们听电视上说跳楼吐血价,可能商家在那时候还能赚到不少钱,这些都是商家去诱使我们去买东西的话而已,不能轻信。商家在单件商品上少赚一毛一,但是销量却因为几天的抢购而突飞猛进到平时交易日的两倍,甚至更多,商家其实是大赚特赚的。

不将价格打折到九毛九,你可能就没有这个销量,或许你单件挣得钱很多,但是最后一算总体挣的钱,还不如出去打工挣得多。不要去关注一件能卖多少钱,这种小的得失不应该成为影响你关注最终结果的因素。

总的来说,只要是干过一段时间的商人,基本都应该清楚这个道理,商人将一部分利润让利给消费者,消费者明知道这是商人的“阳谋”,但是依旧义无反顾的抢购商品。比如售卖电话卡的工作人员,说出来的套餐业务都是在存多少返多少之后,消费者很乐意听到这个套餐的低价格,而工作人员也能卖出更多的电话卡。

说起俗语,我们也不得不慨叹古人的智慧,关于生意方面,更是格外让人深思。从这些俗语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古人思考的影子,更能够增长自身的见闻,提高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