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云母屏风烛影深,长安渐落晓星沉”……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屏风”的诗句,屏风可以算得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风雅,也处处体现着国人的礼仪和矜持。 ▲《临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西周最早的屏风是出自文史《礼记》中记载的“天子当邸而立”,邸就是早期屏风的称谓。《周礼·掌次》记载着西周周天子每次上朝的时候都要在背靠屏风,面朝百官,而且屏风上绣着无柄斧头花纹,作为皇权的一种象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中国末代王朝的覆灭。 春秋战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屏风这个词就盛行开来,屏风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家具。《春秋·后雨》记载:孟尝君屏风后,常有待使记客语。说的就是孟尝君让一名侍者站在屏风后记录他跟客人的谈话。 汉汉代时期,屏风就是有钱人才能使用上的家具了。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一件西汉时期的木板漆画屏风,是目前保存的最完整的汉初彩绘漆屏风实物之一,也可能是存世最早的一件实物屏风。 ▲马王堆屏风木板漆画(复制品)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三国三国时期,屏风已经不再是单一的隔断功能,许多文人雅士把屏风当做绘画的一种载体,开始在屏风上作画,这种艺术被称为“画屏”。 魏晋魏晋时期屏风再度发展,这个时期的屏风运用到了雕刻、绘画、镶嵌等工艺,内容丰富的屏风在士大夫之间很受欢迎。 隋唐隋唐时期屏风图像内容已经集中了人物、花鸟、山水等所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元素,家居装饰和艺术审美功能成为主流,屏风的材质更是从木头延伸到琉璃、织锦等。 ▲《唐屏风绢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屏风已经被熟练运用在绘画中了,屏风作为绘画的一种对象已经不鲜见了。周文矩所绘的《重屏会棋图》,创造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构图方法,屏风中又画屏风,称为“重屏”。 ▲《重屏会棋图》 故宫博物院藏 宋宋代是在屏风用途上加以扩展,这时的屏风不仅是用来隔断和遮掩,还出现了围屏床、围屏榻等屏风床。 明到了明代,屏风的功能就更加丰富了。样式上不仅出现了六屏、八屏、十屏、十二屏等多屏屏风,还出现了装饰作用远远大于实用性的挂屏。明代的屏风在制作和样式上都比宋代要进步不少,出品也更为精致。 清清代则是屏风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清代的屏风大致分为宝座屏风、围屏、插屏三种,不仅种类齐全,制作手段更加多元化。乾隆时期,屏风的技艺已经达到了巅峰。 ▲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 故宫博物院藏 民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