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权相 三

 海陌 2019-09-07

     关于一个人的名字对其性格发育的影响,从来是个玄学话题。比如叫润之就一定威武雄阔,单名一个晗字就一定娘了吧唧?答案当然未必。但一个人从小被叫大的名字,一定是会对他的性格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的。

NBA里有个球星叫麦迪,天赋绝顶,但性格平和内向,赛场风格失之于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给家里打四个小时电话。后来有人就说,主要是他奶奶给他起了个女孩儿名:Tracy,翻译过来叫翠西。可能多少有些道理。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小名雉奴 —— 是不是感觉有点翠西的意思?

唐高宗,一代明君,一代仁君。上袭贞观,开创永徽之治,任内灭百济、高句丽、西突厥、吐谷浑,大唐疆域达到极盛,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同时,他也是李唐王朝的罪人。因为他,李唐王朝几乎宗社不保,并曾经改朝换代,酿成比西汉诸吕之祸更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并导致开元之前的几幢宗室大案。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李治登基称帝,隔年(650年)改元永徽,高宗时年22岁。永徽第一重臣是56岁的长孙无忌。那时的李治其实还是个孩子,还会抱着舅舅的脖子哭鼻子。

高宗即位之初,实际执政的是长孙无忌。他忠实执行唐太宗的遗训,高举李世民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均田令,保持经济繁荣;增加进士科人选,扩大统治基础;亲自组织编写《唐律疏义》,颁行全国,完善了贞观法制;派遣苏定方灭西突厥;恢复执行唐太宗晚年曾一度中断了的休养生息政策,终结了长期对高丽的战争。

高宗统治初年,即永徽年间,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各方面都比贞观时期有所发展,被封建史家誉为“永微之治”,常与“贞观之治”相提并论。其中最主要的功臣当然是长孙无忌,“悉心奉国,以天下安危自任”。

长孙无忌自太宗晚年开始,就已经权倾朝野,这其中的理由容易想见。除了与太宗的特殊感情和宗室身份,长孙无忌是太宗朝最长寿的勋臣之一也是关键。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到永徽初年依然健在的,只有长孙无忌、莒国公唐俭、英国公李勣三人而已。就好像1978年剩下的建国后第一届(1956年)常委班子,只剩下小平和青浦一样。

第一代秦王党人经历开国战争及建国初期战争与建设积累的巨大威望,是新一辈英才们所无法比拟的。加之亲娘舅的关系,长孙无忌在大唐帝国说一不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

长孙无忌在此间虽然功勋卓著,但他是否也有私心,一直是史家话题。无忌在高宗年间执政七年,共提拔了六位宰相,而这六位全部都是出身关陇贵族高门。例如永徽元年升任宰相的于志宁,就是北周太师于谨曾孙。他所提拔的人,紧密团结在以长孙书记为核心的中央周围,在高宗羽翼未丰之时自不碍事,但最终“谁说了算”的终极问题总要有答案,这是每个权臣都躲避不过的拷问。

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案告发。房遗爱是名相房玄龄次子,娶了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高阳公主是个狠人,婚后与玄奘之徒辩机私通(辩机是《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后辩机被腰斩。房遗爱因为是次子,无法继承房玄龄的爵位,他老婆高阳公主就想了个狠招:找到哥哥高宗李治,告房玄龄长子房遗直调戏自己。高宗大怒,命长孙无忌主理此案。

结果,本来是小事,闹大了!长孙无忌发现高阳公主、房遗爱联络名将薛万彻 、驸马柴令武,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长孙无忌一不做二不休,把吴王李恪(李世民曾想立他为储)也牵连进来。最终,以上参与人员全部被杀,李唐王室遭逢大劫。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

长孙无忌用雷霆手段清除了王室贤王及政敌房家,然而他并没有料到,他真正的对手是藏于后宫之中的那位美妇人——武昭仪。他还没有料到的一点是:他那个听话的、22岁还哭鼻子的外甥李治,长大了。

在武氏立后的战役中,高宗和武氏曾很多次登门拜访舅舅,言谈间无非是求舅舅高抬贵手,同意一下。但每次长孙无忌都是打打哈哈,不置可否。在两次双方剑拔弩张,高宗要废后的时候,冲在前面的马前卒也是褚遂良,而长孙无忌只需不开口,其他人便不敢作声。

长孙无忌站在王皇后这边,其一是因为王皇后是世家之后,门第高贵,代表关陇世家利益;其二就是:大唐谁说了算?

关于长孙无忌一改贞观之时的谨小慎微,而逐渐膨胀,有一个例子:有一次无忌宴请朝臣喝酒,喝多了之后问大家,我和前朝越国公杨素比,谁强?杨素是隋朝第一重臣,允文允武出将入相,如此自比,当然是得意非常。朝臣们意见不一,最后长孙无忌说:我不如杨素,因为他位列三公时已老,而我位列三公时尚年轻。—— 正话反说,也算潇洒。

太宗朝,长孙无忌谨慎避嫌,主要是摄于太宗皇帝神威。太宗皇帝容貌魁伟,史书记载“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你想也知道,你老大是个砍过上千人的名将,你不得夹着尾巴做人?但到了高宗朝,自己扶正的小外甥,三十年权柄重于天下,再持重的人也难免膨胀。

武则天父亲早逝,祖父辈就是普通农民,属于新贵阶层,上面没人。但此一来,她倒是自然与长大成人,希望收回权柄的高宗皇帝结成了天然同盟。武则天收罗了许多在朝中的政治失意者,如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在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终于不顾大臣们的冒死极谏,诏废王皇后和萧淑妃,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因谏净,褚遂良被远贬越南(自古以来!)。此时,长孙无忌已在朝中失势,李治开始掌握大权。

武则天最忌恨长孙无忌,但他不同于褚遂良等,不但是佐命元勋,更是高宗的元舅,去之不易。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费尽心机,将长孙无忌罗织进一桩朋党案。许敬宗借处理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党案之机,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

唐高宗先是吃惊,继而伤心,命许敬宗再察。然后面对许敬宗编造的关于韦季方交待与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高宗哭泣道:我怎么能杀我的舅舅?后世和天下人将如何看我?

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催促其下决心。高宗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是他不敢、不忍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儿子及宗族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今四川彭水),逼迫长孙无忌自杀,享年65岁。

长孙无忌的结局,竟然应验了当年被他构陷的吴王李恪,所谓报应不爽。长孙无忌去后,关陇贵族集团统治朝堂的局面被武则天所提拔的新贵所取代。

则天大圣皇后高龄82,统治中国近半世纪,至于她与她的儿女、与李唐皇室的恩怨,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