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规避?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观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07

自从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世界冠军李世石后,人工智能就变得家喻户晓。其实,人们在微信中将语音转化为文字、使用搜索引擎、上网看新闻、购买商品,以及使用打车软件时,也都用到了人工智能的技术。人工智能增强了人类的能力,人类现在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

以前使用个人电脑时,人们使用office软件管理信息;当互联网出现后,人们使用浏览器获取外部信息;当人工智能出现后,人们不仅管理信息,而且还能和真实世界进行互动,用辅助智能进行学习。但在以往的人工智能话题中,人们都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技术层面,对于技术以外的因素考虑极少。比如道德、感情、平等、社会后果。

就拿微软的智能私人助理来说,它的聊天机器人“小冰”在网友的恶意诱导下,几个小时后开始发表种族主义言论,而且满口脏话,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批评,导致微软不得不在24小时内将其关闭。

其实,对交谈型人工智能而言,并不应该只考虑语音和语义识别的智能技术。就好比,人类在聊天时,也不会只是交流信息,而是会产生情感,毕竟聊天同时也是一种社交行为。因此,在设计人工智能时,还必须考虑人的情感、道德、同理心,否则就会伤害到人类。

纳德拉指出人工智能是善是恶,要取决于创造技术的人的价值观。他要求微软在开发人工智能时,坚持三个原则:首先,微软开发人工智能工具,不能从和人对比、竞争的角度,而是要从增强人类能力的角度出发;其次,在技术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保护隐私、增强技术透明度和对人类的安全性,加强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信任;最后,所有技术都应当符合人类的道德准则,平等对待全体人类。

另外,设计者还要避免人工智能对人类造成威胁。因此,人工智能需要符合下列道德规范:首先,人工智能应当提升效率,同时不伤害人类的尊严;其次,人工智能必须采取合适的隐私保护策略,避免私人信息被滥用;最后,如果人工智能出了问题,责任始终来源于设计者,绝不能把机器算法作为出错的理由。

总之,无论是创业者、技术人员、经济学家,还是商业领袖,都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人工智能,不能用取代人类、节约人力的心态开发人工智能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