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07

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一本好书,能创造一个人的未来。会读书的人,思想睿智,从容淡定,下笔显章华。

但凡坚持读书的,每一个都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长河里。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1.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

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出去玩。

一天,他又溜出门,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

李白:“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

李白:“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总能越磨越细,还怕不成针吗?”

李白听后,突然明白了,对自己逃学的行为感到很惭愧,开始发奋读书。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于是,才有我们的诗仙李白。

苏轼在6岁时就饱览群书,3天就把《大学》倒背如流,长大后成为了诗人,当之无愧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甫的书也很多,当时的白马寺的藏经阁里的书都没他多。真不愧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2.古人好读书,大自然是读书的天然灯火

读书,自古都是勤奋上进人士,勤奋求学甘之如饴的地方。以前哪怕条件艰苦,依然阻断不了读书的热情。

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小时候家徒四壁,没钱买蜡烛读书。白天干活,晚上就在墙壁上凿开邻居家的墙壁,借用墙壁缝里透出的点点光线看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晋代车胤和孙康,喜欢读书,他们白天都要下地干活,只能晚上楷书。可是晚上读书没钱买油灯怎么办?车胤装一口袋萤火虫,借萤火虫微微的光亮照亮书本,孙康则跑到雪地上,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不只是穷苦人家孩子才会勤奋好学,也不仅仅是文人墨客喜欢读书。

三国时期有一位将军吕蒙,虽然骁勇善战,立下汗马功劳,却行事粗鲁,不懂礼仪规矩,被孙权要求多读书,他说:读书,才能吸取别人成功的精华;读书,才能知道前人失败的经验。吕蒙听了,开始阅览群书,最后成为能文能武的饱学之士。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会读书的他们,都在书中找到了千钟粟,找到了黄金屋。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3.伟人爱读书,一纸书香,家国拳拳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遇事不慌,卓尔不凡。

解放后的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个人藏书近10万册。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在社会剧烈动荡时期,唯有读书能明志。辛亥革命刚刚结束前年封建社会,很多没有读书的年轻人,思想困惑,更不能理解当时正在经历的革命象征着什么。

还记得小学时候,有一篇课文,叫《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本当时是这样讲的:

校长给同学们上课,问了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许久,有学生小声说为宗耀祖而读书,也有学生说为明礼而读书。 这其中,有一个掌柜家的孩子说:为了我爸而读书。同学们无不哄堂大笑。

校长最后问周恩来:“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为于穷。”周恩来总理,尚且能读书破万卷,日理万机。新时代的我们不读书,难免思想腐朽见识倒退,兴国兴家的大业何以继续完成?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宋人黄庭坚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则语言无味。”读书如一日三餐,当不能忘。

今年年初上海浦东流浪汉沈巍,经常坐在地铁口读《论语》《尚书》,说话也是引经据典,分析问题更是头头是道。哪怕他衣衫褴褛,头发打结,满脸污垢,也丝毫阻挡不了他成为网红,网友们纷纷以跟他合作、合影为荣,抢占流量制高点。

不说这些行为是否炒作,单看沈巍的流浪汉身份所接受的待遇,这是其他流浪汉所没有的。他与其他流浪汉的区别,就在于,会读书,而且读了很多书,哪怕居无定所,也丝毫不妨碍他读书的雅致。

鲁迅曾把读书分为“职业读书”和“嗜好读书”两类。

学生为学业而读,教师为教书育人而读,医者为治病救人而读……以上,均为“职业读书”。职业读书,术业有专攻,非一日之寒,十年磨一剑,功成名就需要读书人有很强的意志力。

而我们平时休闲娱乐,业余爱好,为了寻找“知音”,或者单纯为了消遣解闷、打发无聊光阴……都是属于“嗜好读书”,兴趣驱使。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兴趣所在,如一日三餐不能忘,如经年累月不能断,不愧是最佳的读书状态。

如此看来,不论是职业读书,亦或者是嗜好读书,都离不开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方能见明月。

沈巍的礼遇,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必然。

读书是沈巍的兴趣,继而成为本能。倘若没有经年累月的阅读积累,他不一定能在流浪汉界成为最会读书的流量网红。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5.你我的读书困境:3分钟热度

网络时代,抖音、网红,快餐文化肆虐,很容易迷失当初的自我,想要一个人静下心来看书谈何容易。

单单是坐下来,看不到5分钟就会打瞌睡。又或者,看不到10分钟,手就止不住想去拿手机?传说中的手机高度依赖症。

大家都在玩手机,唯独自己看书,独树一帜的行为,看似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实在难以坚持下来。

怎样才能摆脱被网络束缚的慵懒神经呢?

头悬梁锥刺股的清醒方法,耳熟能详。

古时候有汉代孙敬读书时犯困,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他看书犯困时就无法打瞌睡,最终成为大学者。

战国时的苏秦读书时昏昏欲睡,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锥刺的疼痛使他又打起精神读书,终于学成满腹经纶。

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也由此诞生由此而来。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焚膏继晷的励志故事,人尽皆知。

唐代文学家韩愈学习时,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手口眼协调统一,从天黑学到天亮,油灯都快被点完了。夜以继日地学习,焚膏继晷来形容勤奋读书再形象不过。这里的膏,指灯油;晷,指太阳的影子,比喻时间。

高效率读书不是简单坐下来就好,我们大多数人读书时,都不是身心合一,而是貌合神离。学生时代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状态大概如此,读书写作当做嗜好读书的人,更容易陷入如此怪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首要是坚定自己持续读书的想法,当有目的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更容易为了目的而坚持,继而不知不觉之间成为习惯。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6.组建读书社群,以读书笔记输出倒逼输入

阅读很重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知识涵养,更是一个人的精神粮食。古今中外,会读书的人无一不是名人大家。

写读书笔记很重要,输出倒逼输入。只有认真读了,认真思考了,笔下才能有货。不然,随便看一下,看完了就扔一边去了,过后什么都忘了,一点儿收获都没有,那还不如不读,有那个时间看会电视玩玩手机多好。

一个人读书是否可行?少数自制能力强的人可以办到,大多数人,如我,没有目标,很难坚持长久;没有约束性,工作孩子一忙活,就偷懒了。如果组建一个读书输出社群,有共同目标的人在一起读,互相监督、约束,比一个人读要有效果。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非常有幸,我参加了宝宝姐的读书社群。群主规定阶段性共度的书目和章节,规定时间段内,阅读完规定的内容,然后从跟阅读有关联的小事写起,有感而发,将认为值得写的、特别想写的,都写下来,不拘泥于形式。

社群群主宝宝姐详细解释了可以写的内容:

1).简单叙述看到了什么内容情节。

2).你觉得哪个人物最突出?

3).你觉得作者什么变现手法让你很赞,它起到了什么效果,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深化了什么主题?

4).也可以练习对小说内容的归纳,如:用自己文字,把小说10万+字的内容归纳得既简洁又完整。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输出肯定是啰哩啰嗦、短斤少两。没关系,谁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写的。把想写的都写下来,回过头再改。

记住:只要你开始写,这就够了。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好文章水到渠成。

写之前,一定要有思考!一定一定!

边读边记,甚至读着读着突然灵感来了画起来也未尝不可。这些都是特别美好的体验,别怕把你的书画花,那值得。

以输出的方式倒逼阅读,这不愧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人有生死,文字却没有|读书的10个名人案例,20本推荐书单

读一本书,会感到书的精彩;读一本好书,会感到书的快乐;一群人读一本好书,还能减少压力,增强抵抗孤独的能力。

当我们读书破万卷时,还怕下笔无神吗?

书的精神,只等懂它的你来领会。

宝宝姐推荐书单: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

《城南旧事》林海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雾都孤儿》狄更斯

《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目送》龙应台

《林清玄散文》林清玄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妞妞》周国平

《巴黎圣母院》雨果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

《平凡的世界》路遥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

《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

《人间词话》王国维

《苏东坡传》林语堂

《谢谢你离开我》张小娴

《行走在爱恨之外》白岩松

《雷雨》曹禺

《围城》钱钟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