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云迪演奏《在那遥远的地方》,美不可言~

 文苑书店66 2019-09-07

每天在这里,遇见生活,遇见太极……

《和美太极》专业太极微刊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李云迪演奏《在那遥远的地方》,美不可言~

刀郎《在那遥远的地方》

小提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浅析王洛宾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艺术特征

作者:张金辉

摘要:王洛宾,一位被世人称作“西部歌王”的传奇人物,他一生致力于西北民歌的采编,为西北民歌的发扬和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他创作的所有西北民歌中影响最深远、流传最广泛的一首堪称经典的声乐作品。本文以王洛宾为切入点,以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为研究对象,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入手,以期通过歌曲音乐的旋律美、歌词的意境美、人物的形象美三个方面来深入研究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艺术特征。

一、 王洛宾艺术简介

王洛宾出生于北京。他的父亲王德祯工作于美国人开办的基督教堂,因此,他的艺术观念从小就受到西方音乐的感染。后来,他在哈尔滨度过的一段难忘的少年时光,不仅学会了吉他,还生平第一次为诗词《紫色的云》进行了音乐创作。这次成功的尝试,促使他日后走上了音乐的创作之路。1930年,王洛宾考入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进行系统专业的音乐学习。在这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使王洛宾对音乐有了一种哲理性的认识。

伴随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王洛宾奔赴延安,投身革命的洪流。在这特定的历史环境期间,他的歌曲创作主要是以宣传抗日为感情的主线。1938年春天,在去新疆的路上,王洛宾一行在六盘山下的一个车马店避雨。偶然的机遇,他听到了客栈女老板“五朵梅”演唱的一首花儿。他瞬间被“五朵梅”那高亢委婉的歌声所吸引,在这首歌曲中,有纯朴自然的歌词;有如泣如诉的优美旋律;有苍凉辽远的西部风韵;更有歌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诠释。

在王洛宾的艺术生涯里,即使遇到两次铁窗之苦、牢狱之灾,也丝毫没有动摇他对西北民歌的执着爱恋。1941年,他以“共产党嫌疑”罪名被兰州的反动当局秘密逮捕,被囚禁在兰州城北的大沙沟监狱有三年之久。在这期间,他谱写了《云曲》《囚人之歌》《来,我们来排队》以及《大豆谣》等三十多首歌曲。1960年,以莫须有的罪名,他被判处有期徒刑长达15年。在这漫长的15年里,他通过以食物为交换方式去换取少数民族狱友嘴里的民歌。在1975年,他出狱的时候,随身携带的只有厚厚的三大本民歌集子。

正如王洛宾自己所说的:“我的很多成功作品,往往不是在幸福中创作,而是在痛苦中完成的。”正是由于坚毅的性格和执着的精神,王洛宾曾先后改编、创作了1000多首民歌,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作背景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风景美丽如画,有亘古粗犷的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有古丝路上摇响驼铃声的美丽传说,更有那飘荡在白云间的牧歌声。在这里,王洛宾不停地用生命拨动着他创作的琴弦。王洛宾这位传歌人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作品富有浪漫和传奇,更具生命的结晶,总使人久久不能忘怀。半个多世纪以前,青海草原上就流传着一首一鞭子打出来的歌,那是一位名叫卓玛的藏族姑娘,爱上了一个写歌人的故事,王洛宾就是这故事的亲历者。

1939 年,王洛宾来到了青海湖畔的刚察县鞭麻滩。在这里,他参与拍摄了一部由郑君里导演的影片,名字叫《民族万岁》。女主角则由当地一位名叫卓玛的藏族姑娘扮演,王洛宾则出演一个帮卓玛赶羊的帮工。二人合拍了一组在一起放羊的镜头,这给年轻的王洛宾留下了经久难忘的美好记忆。

镜头中,卓玛举起手中的牧羊鞭,轻轻地打了王洛宾一鞭子,然后飞快地催马跑开,将木然的王洛宾留在那里。轻抚被卓玛打过的地方,仔细地回味这一鞭的滋味,王洛宾说:“这一鞭子不仅抽在了我的身上,更深深地落进了我的心里。”他望着卓玛的背影,突然,天籁之音传来,一首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从卓玛口中传出。那是怎样洁净的自然之声啊!姑娘的歌声隐约地透露着自己的心声,青海湖畔的邂逅,升腾出“中国最优美的情歌”。

剧组在草原上的拍摄时间只有 3 天,而卓玛和王洛宾的甜蜜时光也只有这 3 天。剧组离开的那天早上,卓玛赶来送行。驼队已走出很远,卓玛仍站在那里向王洛宾挥手。就在王洛宾心里充满离别的苦楚时,那首《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再次响起,响遍他此后的生命。离开鞭麻滩后,王洛宾将这首民歌整理成了著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就这样,世界音乐史上一首不朽的作品,诞生于中国的西北大地。直到 1992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王洛宾的专题片,人们才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出自王洛宾之手。

三、歌曲《在那遙远的地方》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的旋律美

王洛宾改编的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在调式上采用了欧洲的七声音阶为调式基础,全曲只有上、下两个乐句。然而,正是这简短的两个乐句不但使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结合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而且使歌曲优美的抒情性和流畅性得以完美的结合,并生动地将哈萨克族民歌的风格和青海藏族民歌的风格融为一体。在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中,音乐的开头先从弱起进入,并慢慢上升到高音re上进行盘旋;而后,音乐慢慢下行,使前面聚集的情感得以释放;然后,再经过一个快速、短时间的上扬;最终,整首乐曲的音乐结束在低八度的re上。这种U型的波浪形音乐旋律特点,使前后的音乐在旋律上形成了强烈对比,用以表现出激荡的情感效果。

(二)歌词的意境美

在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中,王洛宾在歌词方面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他用简洁、形象的歌词刻画出了一副只有在西部草原上才能看到的、具有明显的区域环境特征的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所表现出来的曼妙意境,以及所表达出的情感色彩,令人心旷神怡;同时,也激发出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对草原生活的无限向往与遐想。在歌词写作时,作者用“红太阳”来比喻“好姑娘”的“小脸”;用“晚上明媚的月亮”来比喻“好姑娘”的“眼晴”。王洛宾这种通过对“太阳”和“月亮”的歌词意象描写,洋溢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表达出了西部少数民族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人物的形象美

王洛宾在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中体现了生动传神的女性人物形象美。如歌词中描写的遥远地方的“好姑娘”,她不但拥有“粉红的小脸”,还有“活泼动人的眼晴”,以及穿着“那美丽金边的衣裳”。顿时,一个具有灵动特质、充满丰富情感、理性化的女性人物形象豁然跃现出来。

王洛宾倾50年之力,收集、整理和编创西部民歌有700余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开发西部民族音乐事业。人们称赞他为“西部歌王”的美誉是实至名归的,他为中国西北民族的民歌传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我们拍《在那遥远的地方》[J]. 王乐群,李蕴. 电视研究. 1994(08)

[2]在那遥远的地方[J]. 张朝. 音乐创作. 2013(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