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松涛 来源:首席财经观察 周女士做梦也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上了热搜。 01 便利店的知名品牌竟然是假货 前不久,西安周女士在当地的便利店,花费66元买了一盒三片装冈本避孕套,用后身体出现不适,最后被医院确诊感染了疾病。 周女士自己平时很注重个人卫生,回想到这次买的比之前多了一种香味,怀疑是避孕套有问题,要求鉴定真伪。然而作为冈本在国内唯一代理商的深圳万生堂称这盒避孕套并不是他们的货,货号和保质期时间明显和正品有出入。 也就是说,这盒名牌避孕套确系假货。 而便利店客服人员在开始时还坚称是正品,现在被打脸了。 唐久便利店,全国也有几千家连锁店,一般消费者认为便利店还是值得信赖的,而买的商品也是国际知名品牌,66元3只的避孕套,怎么说也不算便宜了。在正规地方购物,不买便宜货,买正品,不贪小便宜,价廉肯定物不美,消费者可谓是做到了极致,结果还是被坑了。 真是防不胜防,难道买任何东西都要拿到鉴定中心去鉴定真伪? 为何如此关乎消费者健康的产品都公然造假售假?说到底,还是暴利的驱使!几十块甚至几块钱的东西,成本可能低到你无法想象,可能只有2分钱! 实际上,在这个冈本事件之前,警方就在各地查获了很多避孕套制假窝点,他们采用劣质的原材料,成本只有2分钱,售价高达2块,利润高达1000%。而西安周女士买的所谓日本进口22元一只的产品,他们的成本也可能只有2分钱,也就是说,利润达到了一千倍以上。 如此暴利,使很多人失去良知的底线,变得丧心病狂,为了逐利而疯狂造假。 02 众多行业假货泛滥,防不胜防 从2块钱的避孕套,到几十万元的奢侈品,你买到的都有可能是假货。 1、化妆品是假货的重灾区 都说女人爱美,女人的钱最好赚。没错,很多女性对化妆品情有独钟,即使再贵,都会毫不吝惜自己的钱包。很多无良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用低廉的原材料造假,去伪装成高档正品,攫取高额利润。 化妆品直接与皮肤接触,假货往往都出现严重的重金属和细菌超标,轻则过敏,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毁容”。 2017年11月,江苏泰州兴化市的王女士因为想祛痘,在一家中药美容店做美容,并买了一套“中医堂”化妆品回家使用。使用数次后,她脸上开始过敏,后来全身开始浮肿。2018年2月4日,王女士到江苏省中医院检查,竟查出汞中毒引起肾病,期间更突发昏迷送入ICU抢救半个月。 最后警方端掉了这个生产假化妆品的团伙,经检测,其假冒伪劣产品汞含量超标一万多倍,触目惊心。嫌犯以万元月薪大批招募年轻女子做美容院导师,将汞含量超标最高1.3万倍的假化妆品,销往全国美容院和地下诊所,50份化妆品检验报告中47份系伪造。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假货制造者,挖空心思,以假乱真,让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因为他们的包装可能是真的,也就是说他们用正品的瓶子去装假货。 为此,他们在各个平台收购正品空瓶子。 造假做这份上,这让消费者如何甄别和防范? 2、海外代购也有可能是假货 有人说,国内买到假货,那我去找代购,我出大价钱,买海外的正品,这总该没问题了吧。 对不起,你花几十万买的所谓的名片包包和奢侈品,也有可能是假货,而且还是国产的假货。 来源:视频截图 为了做得更逼真,快递公司也参与其中,消费者明明看到的是从国外或者中国香港发的货,实际上这只是障眼法,可能还是从莆田发的货。 ▲快递员口述 福建、广东等城市发出的快递单,快递公司全部配合商家伪造成美国、中国香港等地区发货的快递信息!每单收35元。(不仅鞋子捞一笔,快递费都被坑) 快递公司利用行业的便利,弄到境外物流网点的运单号,再用境外物流网点的代码登录物流的扫描设备,然后扫描这些运单。(境外的物流信息就这样伪造出来了!) 消费者从官网物流信息上看到是从海外发的货,一般人都会深信不疑到手的是正品,可最后还是假货,真是防不胜防。 03 打击假货已刻不容缓 假烟假酒,现在连避孕套也有假货了,可见,假货泛滥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连上市公司的业绩都敢于造假,连直播平台的58岁的大妈都能假装成萝莉欺骗打赏者。 当然,也不仅仅是中国,假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只要有暴利可图,就会有人铤而走险。 短期内让假货完全消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做一些工作来尽量减少假货的泛滥。 1、消费者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商品 消费者尽量不要贪便宜买低廉的商品。有人说,那个冈本不是很贵吗?确实,但从概率上来讲,对应正品价格的东西,不一定是正品,但低于正品价格很多的东西就肯定假货了。 举个简单例子,现在猪肉价格30块一斤,假如你去吃快餐,老板原材料用了一斤猪肉,结果只收了你15块钱,你认为你吃的这个猪肉会是新鲜的猪肉吗? 2、消费者也要增加维权意识 很多消费者觉得自己吃点小亏,忍忍就过去了,再说维权也太麻烦。正是这种心理,让假货制造者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 现在新媒体越来越发达,消费者可投诉的渠道也比之前更多了,只要是自己受欺骗了,就要敢于曝光,把假货的丑恶面目曝光在阳光下。西安的周女士如果选择忍气吞声,最后不仅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还可能有更多消费者深受其害。 3、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 这些假货制造和销售者,之所以如此猖獗,就是他们认为风险和暴利不成正比。一方面是暴利的诱惑,另一方面,可能他们认为即使露馅了,最后的处罚也在其承受范围之内。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假货。要让其认识到,制假售假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这是赤裸裸的违法犯罪行为。消费者花了钱,结果还给自己买来了麻烦,这真是莫大的悲哀。顾客不祈求自己是上帝,只希望不要成为永远被假货欺骗的羔羊。 投资理念、选股策略、避雷大法、实操手册!想玩转股市,就来雪球A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