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苑湿地森林景致逐步重现,“南囿秋风”历史景观有了新内涵

 城北十五里666 2019-09-07

南苑,又名南海子,在北京历史上大有名气。它是五朝皇家猎场和苑囿,是“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历史景观之所在。

南苑湿地森林景致逐步重现,“南囿秋风”历史景观有了新内涵

“南囿秋风”历史景观效果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供图

时光流转,今日的南苑在续写往日传奇。一度被战争、干旱、城市建设等因素破坏的生态肌理,被“吞噬”的湿地森林景致正在逐步重现。就在一个多月前,大兴南海子公园二期正式开园迎客。它和公园一期连在一起形成占地8平方公里的城南“绿肺”,找回了昔日南苑核心区的草木碧绿、连天遍野、香花环绕、飞鸟啁啾的活泼景象。同样是历史上南苑重要的组成部分,今日丰台的南中轴两侧,占地1.6万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正在进行建设。作为中轴线上最大的绿色开放空间,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将作为连接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的重要空间走廊,建设成为“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享誉世界的千年历史名苑”。

再过不久,当世界各地的人们乘坐飞机抵达大兴国际机场,向下俯瞰这一碧万顷时,犹如穿越600年,领略“南囿秋风”。

1 皇家苑囿由盛而衰

历史上的南苑,地处永定河冲积扇前缘。明清时期南苑面积为210平方公里,约3.5个北京城,其大致范围为今天北至南四环大红门,南至南六环,西至京开高速,东至京沪高速西侧约600米,涉及丰台和大兴两区。

若穿越到几百年以前,便能欣赏到一幅奇妙的自然胜景:在一碧万顷的草场上,六千余亩碧水映带其中,一亩泉、团河、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川流而过,117处泉源、25处湖泊棋布星陈,“其水四时不竭,汪洋若海”。丰美的水草旁,虎、熊、鹿、兔、麋鹿、黄羊、海东青、天鹅自由栖息,可谓“蒲苇戟戟水漠漠,凫雁光辉鱼蟹乐”。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天选之地”。从大辽王朝始,帝王便在此“放鹘、擒鹅”并“阅骑兵”。

金代,南苑不仅成为皇家巡幸游猎的主要场地,还在这里建造了行宫。到了元代,善于骑射的蒙古族统治者为了游猎、训练兵马,在此建造苑囿,每逢初春,皇帝便在文武百官簇拥下站立上风处,放飞海东青,与天鹅拼力厮杀,擒获天鹅后一同坠地,举行“头鹅宴”,场面恢宏。

明清时期,南苑迎来兴盛期,自明永乐十二年扩充飞放泊,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的四季狩猎活动均在此举行,南苑始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家苑囿,明王朝不仅将南苑“周围凡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丈”作为围猎和训练兵马之所,还在此大兴土木,按照二十四节气修建了二十四园,修路造桥将各景点相连,关帝庙、灵通庙、提督衙署、晾鹰台等建筑散布其中,种植瓜果蔬菜,养育珍禽异兽,以供游玩时打猎。清政权建立后,帝王在此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一是行围、二是临憩、三是大阅,几代皇帝对南苑进行了精心营建,大红门、南红门、小红门、东红门、黄村门等九门设立,真武庙、三关庙、娘娘庙等八大寺庙修建,四大行宫分隅而设,亭台楼阁掩映于苍松翠柳之间,湖光山色,宛若图画,景色清幽秀美。同时,皇家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苑内珍禽异兽,经过数十年经营,南苑内草木葱郁,百鸟翔集,珍奇的麋鹿在此迅速繁衍,达到几百头。

这般如画盛景,自然令人陶醉。在一次伴随帝王游幸南海子时,明代大学士李东阳眼见南苑迷人秋景有感而发,作诗《南囿秋风》,“别苑临城辇路开,天风昨夜起宫槐。秋随万马嘶空至,晓送千旓拂地来。落雁远惊云外浦,飞鹰欲下水边台。宸游睿藻年年事,况有长杨侍从才。”据说明英宗非常欣赏这首诗,便钦点“南囿秋风”为“燕京十景”之一。

伴随“南囿秋风”的美名,南苑走过悠悠历史长河。然而,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官场腐败,国力衰弱,财政上已不能再维持以往维护南苑的庞大开支,皇家苑囿不仅完全不能再现昔日风光,还遭到种种破坏。这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皇家苑囿日趋萧条,因国力衰微而被废弃。清末民初,南苑逐渐被开发,由原来的十余处粮庄、果园,迅速发展到200多个自然村镇。后来,南苑逐渐成为京南门户、军事重镇、航天重地、客商云集的商务区等。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全国客商聚集在南苑北部的大红门,从事服装批发生意,其中“浙江村”以物美价廉的服装而闻名全国,但其管理无序、社会治安差的负面形象也流传开来。

2014年至2017年三年时间里,大红门地区45家批发市场疏解转型,曾经一度困扰居民的“大城市病”有效缓解,交通通行能力提升,拥堵报警数下降79%,平均车速提高50%,区域环境明显好转,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

2 北城南苑重修“历史名苑”

45家批发市场疏解了,但与功能布局完善的北中轴相比,南中轴沿线发展一直稍显失色。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为其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位于南中轴线两侧的南苑—大红门地区是带动南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要建设成为融行政办公、科技文化、商务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首都商务新区和多元化城市综合区。

作为连接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的重要空间走廊,南苑—大红门地区,在新版北京城市总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中,既占“一主”,又占“两轴”,是首都整体城市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南中轴地区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将位于南中轴的东城区永外地区、丰台区大红门地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地区进行整体研究统一规划,彻底打破行政区划束缚、重构南中轴地区的空间秩序。

经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中规院联合体、中建院、同济联合体三家优胜方案,汲取三家方案之长,最终形成南中轴规划综合方案。在空间布局上,将构筑“北城南苑”的格局,“北城”,指在南三环以南、南四环以北的大红门地区,规划建设首都商务新区;“南苑”,指在南四环以南、南五环以北区域内,规划建设1.6万亩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把公园建设成“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享誉世界的千年历史名苑”。

“北城南苑”一头连接着现代大都市,一头传承延续着厚重的历史。虽然相比于明清南苑地区,“北城南苑”之“南苑”范围要小得多,但是定位大尺度森林湿地组团,就是要找回历史上这片地区的生态肌理。

规划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北至南四环,西至京开高速,东至德贤路,南至警备西路。东西长7.2公里,南北长3.4公里,总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处于明清时期南苑的北部,面积约为当时的8.3%。公园秉承“南囿秋风”的历史景观,“万木葱茏、百泉涌流”的自然风貌,因地就势形成15000亩森林、1800亩水系、1000亩草地,营造森林湿地为主、草地兼而有之的“大自然·真野趣”的南囿秋风之景。

“公园处于首都一道绿隔地区,北有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东有朝阳公园,西有老山、八宝山、田村山组成的三山公园。它的建设将填补南部缺失,形成一道绿隔首都公园环。”市规自委丰台分局副局长张林说。这处公园的建设,将搭建起首都生态格局的“四梁八柱”,形成城市发展的绿色引擎,引领城南地区功能和品质的全面跃升。

3 森林湿地积聚生态底色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于去年启动建设,公园已整体完成绿化9700亩,万亩林海效果初现。和一般的森林公园不同,林水相依湿地景观的重现是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修建的魂。

2018年12月,在以“溯京南文脉 传古苑风韵”为主题的首届北京南海子文化论坛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专家王其亨提出,“北京城有两个‘腰肾’,一个在西北郊,另一个就是南海子。南海子地处三河故道,地下水非常丰沛,凉水河、凤河就发源于此。南海子是中国古代利用湿地的一个样本和活化石,其功能不单是豢养湿地动物,也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链,是北京水生态极为关键的一环,在整个华北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利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王其亨建议,研究南海子文化建设,要尊重其历史生态作用。

规划建设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也做足了水的文章。设计人员介绍,公园将以现有的小龙河为基础,恢复十个大小不一的泡子水面、两条溪流水系、一片湿地,恢复历史水系,再现南苑陂塘风貌。

依托森林湿地自然环境、南苑厚重的历史文化,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规划为泡子湿地、一亩古泉、海子森林、槐房清源、铁路艺苑、御道文苑、和兴叠翠七大特色景区。其中,一亩古泉,曾是南苑历史上两大水源之一。《北平史表长编》曾有言,“一亩泉发源于南苑西北隅,大亩许,虽旱不竭。”乾隆在《海子行》中说道,“考一亩泉在新衙门之北,曲折东南流,经旧衙门南至二闸。”规划中的一亩古泉,将通过拓宽小龙河,收集雨水汇流,形成一定规模水面,再现一亩泉历史盛景。御道文苑,总面积213公顷,通过追溯历史文脉,结合大红门御道、荫榆书院、南苑文化馆等充分展现南苑历史文化,塑造南苑特色的首都绿色门户形象。

七大特色景区既有历史文脉传承,又有生态底色重构。泡子湿地景区,就依托现有的苇塘泡子、小龙河历史水脉,适当疏浚水系,形成独具南苑特色的泡子湿地,再现历史风貌。在海子森林景区中,规划了25公顷的无人扰动的森林生态保育核,模拟地带性群落特征,选用鸟嗜和蜜源植物,营造近自然森林。

随着气候变化,现在的南苑地区地表水远不如明清时期充沛。湿地用水从哪儿来?设计人员介绍,公园将以槐房再生水厂再生水为主要水源,通过增强水循环动力、完善生态群落、湿地净化等方式,提高景观用水质量。未来,公园将吸引东方角鸮、沼泽山雀、四声杜鹃、鸿雁、天鹅等鸟类220种以上,成为中心城区最大的观鸟胜地。

散布在公园中,还有3片文体休闲区,3片城市服务区和6处开放绿地,实现城园共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南囿秋风”新内涵

南海子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大尺度森林湿地组团的建设,让历史上南苑绿色的生态基底得以复活。金秋来临,站在葱郁的林海间,站在临水的高台上,古人曾经领略的“南囿秋风”如画景观,穿越历史时空,扑面而来。

弹指600年,早已换了人间。今天的“南囿秋风”既传承了历史的余韵,又有新的时代特点。

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设计者们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凝练出杏霭生云、万树夕烟、缭垣绿茵、活泉流玉、高台望迥、平湖澹荡、陂塘雁影、秋芦飞雪、古道夙昔、芳甸闻歌10处南苑特色风光,呈现古韵新景。

“‘春云澹荡满平湖,渺渺烟波接绿芜。芳甸雨过花竞笑,画桥风起柳相扶。’这是雍正的《暮春杂咏》,我们从中凝练出平湖澹荡之景,通过画桥、流水、绿柳、香花来呈现湖水荡漾、烟波浩淼、万花竞放的春日美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分院副所长刘华说。

再如,乾隆作诗《吴殿怀古》,“烟柳残芜锁败垣,空庭寂静晚鸭喧。晾鹰南望高台迥,射鸭旁临废沼存。”设计师们也从中提取元素,设计高台望迥的景色。

设计者们还梳理南苑历史物质生产、行围狩猎、军事阅武、政治外交、驻跸生活五大功能,提取代表性历史事件和象征,沿御道和文化环路布局,形成二十四园、农颐广稼、水围、万木留香、荇藻鱼跃、芳甸春洲、观生意、僚议国事、驻跸御道、崇礼古道10处文化主题情景,塑造时空对话体验。

不仅是大尺度森林湿地公园,在南中轴两侧,11处城市休闲公园和绿化提升项目正在进行中,总面积680亩。这些大小不一的公园绿地,或包括在南苑地区,或簇拥在南苑周边,在明清南苑所在地,就规划有三营门和红门佳荫两处公园。

在历史上的南苑地区,以绿为体、林水相依的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正在一步步得到修复、重现。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给历史上的“南囿秋风”注入了新的内涵。

“云飞御苑秋花湿,风到红门野草香。玉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300多年前,清康熙皇帝到南苑打猎,曾赋诗盛赞“南囿秋风”美景。300多年后的今天,如画景观再现,但这景致不再是帝王专属,它属于每一位市民,每一名游客,是人人都可以从容领略的丰厚文化遗产。

链接

燕京十景

历史上,有“燕京八景”或“燕京十景”之说,后代文人纷纷题诗,遂闻名遐迩。“燕京八景”之说源于金代,历代说法各异。金代称“金台夕照、太液秋风、琼岛春荫、蓟门飞雨、玉泉垂虹、居庸叠翠、西山积雪、卢沟晓月”为“燕京八景”。明代李东阳于八景之外又增“南囿秋风”“东郊时雨”,并赋《十景》诗,遂有“燕京十景”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