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听惯了一群高学历人群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强势崛起,占据中国富豪榜前端的故事。也目睹了一些眼力超群而且运气极佳的人在房地产行业中的风起云涌。但真正关乎国计民生的实业却因为投资回报不高又辛苦劳累长期为国民所忽视。好在近年来,国家和国民在与外部势力的斗争中意识到了实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一些默默坚守在制造业的爱国企业家也渐渐的为我们所知。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出身草根的爱国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的创业历程,希望一直在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你能够有所参考。 曹德旺于194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曾经是永安百货——当时上海最大的商场的股东之一,由于时局的动荡,出身富裕的他并没有享受过什么富贵。他的父亲为了安全将全家带回福建老家,却因为途中的一场意外失去了全部财产,这让他们家瞬间陷入一贫如洗的境地。他的父亲并不认输,在那样贫穷而苦难的年代一直想用自己的双手养活全家,可沉重的生活负担还是将他压的直不起腰。而他的母亲更是从一个衣着贵气的少妇,几年前就沦落到了一个农妇的模样。那时他们穷到一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且还都是汤汤水水的,连个实的也没有。这些苦难并没有压垮他们一家人的意志,反而让他们努力奋斗,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曹德旺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他深知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即使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们还是让曹德旺上了学。可是也只是从9岁上到了14岁,他还是因为举步维艰的家庭条件离开了学校,开始了艰苦的求富之路。 辍学后,他在家放了两年牛,顺便自学完了高中的课程。读书使他在心中埋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他觉得追求美好生活是绝对无罪的。所以在他十六岁那年,他开始冒着犯投机倒把罪的风险帮父亲倒卖烟丝和水果,小小年纪的他每天都要用一辆破自行车驮着300斤的货物往返60公里,残酷的生存环境并没有使他害怕,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为了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存环境,曹德旺学过种木耳,维修,农业技术,还倒卖过果树,一切该学的不该学的他都尽心尽力的去学,就这样,他终于使他的家人过上了优越的生活,在1975年,他已是手握5万元重金的大户了。6 做生意在那个年代终究是一件不安全的事,1976年在父亲的苦苦相劝下,曹德旺开始在福清市的一家玻璃厂当玻璃采购员,但是像他这样热爱学习善于钻研的人,不会放过一丝一毫进步的机会,在对玻璃市场有了较深的了解后,他在1983年承包了自己工作的厂子,仅仅过了几个月就将这个一直亏损的乡镇小厂扭亏为盈,一举获利20余万。 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拂这片古老的土地的时候,虽然下海经商的人很多,但大多只是想摆脱当前的贫穷,小富即安,但是志向远大的曹德旺不会放过一丝一毫提升自己的机会。 在一次与母亲的外出旅游中,他了解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的进口汽车涌入中国,而因为当时中国的经济较为落后,国内低等的公路,使汽车玻璃的损坏率居高不下。在那个年代,中国还没有制造汽车玻璃的能力,从日本进口一块汽车玻璃竟然要数千元。这让十分了解玻璃行业的曹德旺十分心痛,也由此嗅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1985年他押上全部身家,从国外进口了一整套汽车玻璃生产工艺流程,成功的以200元的价格批量生产了和日本一样质量的汽车玻璃,售价仅为日本的1/3,也就是2000元。刚刚投产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过了4个月他就赚到了70万元,而在第2年,纯利达到了500万元。这让很多朋友以为他开的是印钞厂,而不是一个玻璃厂。 曹德旺并没有被这样的暴利息冲昏头脑,在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后,他正式筹建了如今享誉世界的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在曹德旺的坚持下,这家公司至今仍每年以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填补了一系列国内科技空白。如今中国的玻璃技术已经领先世界,这背后曹德旺及其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曹德旺独到的眼光之下,福耀玻璃不断披荆斩棘的发展,不仅紧紧的占据了国内的市场,还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如今的福耀玻璃在全世界都设有分厂和研发中心,俨然已经成了国际玻璃巨头。 曹德旺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由于他幼年的贫苦经历,他还是一名伟大的慈善家。从他1983年开始捐款,至今已累计捐助贫困子弟80余亿元,深受社会好评。曹德旺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同样也值得我们学习。在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制造业的时代,有识之士也应该像他一样多多尝试锐意进取,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趁着国家支持的东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
|
来自: 奥迪A60eph4izt > 《(六)创业与富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