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曾经的参赛者,我很珍惜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充分分享个体所感受到的科学与科幻的乐趣。同时回过头来看整个过程,我也头一次意识到了解科幻与写作科幻能够带给我如此巨大的成长。了解科幻使我眼界和思维的宽度与深度都大大拓宽,而写作科幻让我享受到了用文字说话和表达内在思想的快乐,这些经验无疑能让我受益终生。 当然,在讨论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带给我的影响之前,我们需要先讨论一下科幻这一独特的文学载体,以及这一载体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在我看来,科幻与其他的文学品类最为不一样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科幻(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都是基于一种无比宏大的世界观所构建出来的。在这种以宇宙作为尺度的世界观上讨论问题,我们会发现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所构建的常识与思维疆界在宏大的尺度之上轻易就被突破了。换句话来说,科幻的背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问题的独特视角,而这种视角不仅很难在其他的文学类型中看到,同时还能大大拓宽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 就以大家最为熟悉的刘慈欣为例,他有一部短篇作品名字叫做《赡养人类》,描述了在科技极为发达的情况下某个遥远星球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极致的情景。我们会发现,大刘在这篇短篇小说中所提出的东西,例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贫富差距的分化,还有教育对社会流动的促进作用,实际上都是我们这个社会运转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但是,如果我们把同样的法则放到科幻尺度的视角来看,在一个科技极其发达、执法者极其公平、所有的外部条件都非常理想的情况下,这些我们目前接受的社会运转法则的缺点也被成百上千倍的放大,最终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这便是科幻的尺度能够给人带来的震撼。与魔幻和奇幻作品不同,科幻不仅仅有设定,它也是强调逻辑的。如果你读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你会发现从作者预设的角度出发,你能够完全理解作品中所呈现情结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你将这些东西与现实世界再去做一个对比,你又往往会感到震撼。在不断的“震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你对这个世界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理解。你眼中的世界与其他人眼中的世界开始变得不同,而你的人生也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而科普科幻作文大赛更加有趣的地方,便是它鼓励了参赛者自己去写作自己的科幻。就我个人的观点,写作和阅读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阅读强调的是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而写作更强调由内而外的外化过程。从我个人的经历而言,我写作的过程也是探索自己的想象力认知的边界:我究竟能想象到哪一步?我究竟能够构想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预设给我这些条件,我究竟能联想到那一方面?这种探索也是一种挖掘自身潜能的一个过程。毕竟,无论做任何事情,乃至高考这种东西,有些时候也是需要一些想象力的。挖掘自身想象力的潜能,总归不是一件坏事。 这便是我对科幻,还有科普科幻作文大赛的看法吧。只是从一个曾经参赛者角度的碎碎念,都是很个人化的体验。我相信,如果你也参加了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了解更多的科幻作品之后,你也会产生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会,而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应用经济系本科生。2017年和2018年两次参加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并凭借作品《写给建国两百周年的信》《未来学校》连续两届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青少年作品银奖,并被《世界华人当代科幻群英谱》评为“中国科幻希望之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