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州民歌《赶集》入选省级非遗扩展名录

 少海音乐人 2019-09-08

                  胶州民歌《赶集》入选省级非遗扩展名 

我那天去到东庄把集赶/遇见了情哥哥在卖锄镰/我有心向前去说上几句话/怕的是那些赶集的人儿背后里到闲言//他那里朝着我使上几眼/我提着个小竹篮转到村后边/在村后的柳树下将他来等/我二人把知心话儿说了好几番/今日想那个明日盼盼的是那一天//1963年,昌潍专署举办民歌会演,胶县文化馆胡志蕴在地委礼堂舞台进行了胶州民歌《赶集》的首唱。正是她寓意含蓄,珠圆玉润的演唱处理,使人心领神会,征服了观众及评委,被昌潍专署命名为昌潍民歌手。此后,在当地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及会演广为传唱。 50年过去了,这首广泛传唱的胶州民歌《赶集》,却在近日山东省公布的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中榜上有名,成功入选省级非遗扩展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


每当扭起胶州秧歌,耳边总能听到这首旋律悠远的民歌。胶州民歌《赶集》,来源于胶州秧歌小戏《闹学堂》(又名《闹馆》),戏文大意说的是小学生课文背诵不下来,被老先生训斥,孩子背着板凳回家,向母亲倾诉,孩她娘护犊子,去学校找老师的故事。


该曲调选用胶州秧歌的传统曲牌扣腔。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胶县文化馆尹文祥(1936-1975)挖掘记谱整理,这首民歌用徵调式,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多变的节奏组合,级进回返的曲折音调,柔和的调性转化,以及民歌的第七、八小节是胶州民歌的常用乐汇,曲调优美、抒情。胶县文化科李健斌(1929-1970)根据整理的曲子,填写了新词,描绘出一个农村姑娘在集上遇见情哥哥赶集时欣喜、痴情、羞涩的丰富情感。《赶集》曾获山东省歌曲创作银质奖,收录《山东民间歌曲选》一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黄允箴教授来胶州搜集民间音乐,胡志蕴向黄允箴女士介绍并推荐了这首民歌并提供了大量有关胶州秧歌方面的材料。1991年黄允箴执笔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音乐大系歌舞音乐卷》中收录了《赶集》这首民歌,书中用文字介绍了胶州秧歌的角色、舞蹈、部分曲牌及这首民歌的风土人情。


此后,在黄允箴教授的介绍下,来自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留学生纷纷到胶州学习胶州秧歌和民歌,胶州秧歌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推动胶州秧歌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曲 林)


 


该文刊登在201372日,中共胶州市委、胶州人民政府《金胶州》第12版文化广场栏目。





 胶州民歌《赶集》入选省级非遗扩展名录



分享: 胶州民歌《赶集》入选省级非遗扩展名录 胶州民歌《赶集》入选省级非遗扩展名录

0

胶州民歌《赶集》入选省级非遗扩展名录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