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第九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告(七)

 高观点笃者 2019-09-08

内容概况

本期继续介绍2018年第九届工业遗产会议专题报告,内容为工业遗产保护的产学研交互推演研究、全国工业遗产信息库的建构和应用、用CiteSpace软件定量分析近15年国内工业遗产研究概况及福建马尾船政遗产的现状、文物价值。版块主持为沈阳建筑大学哈静教授。

01

城市工业遗产的产学研多元化交互推演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师  吴超

设计实践:研究团队成立五年,产学研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有三部分: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的2号和3号旧厂房改造为高校教学空间(陕西钢厂)、旧厂房改造艺术家工作室(陕西钢厂)、厂房改造美术馆(南京城南历史街区)。三个目标:持续思考旧厂房在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通过设计实践提升树立旧厂房改造复杂的空间问题和应激能力。探索工业遗产在改造再利用、保护等多元化的复苏模式。

设计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首次开设《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再利用》studio课程,希望通过这个课程逐步形成固定的studio课程团队及大量课程学生,形成关于工业建筑遗产研究课程的架构。现在每学期都安排有10人团队去参加工业遗产的studio课程。内容包括研究工业遗产理论如,案例分析,去实际厂房中调研、工业体验,遗产感知。最后完成课程设计成果,形成改造再利用模式讨论。

教学实践 ——工业体验

科研课题:课题主要基于西安市文物局研究项目和国际学术组织国际学术组织DOCOMOMO INTERNATIONAL(国际现代建筑遗产委员会)与DOCOMOMOCHINA。立足学校科研平台开展纵向科研课题。形成西安城市工业建筑遗产普查项目、西安重点工业建筑遗产调查项目、西安第二批重点工业建筑遗产调查项目。形成西安工业遗产名录和对应的分布点。做机械类工厂、冶金类工厂、水电类工厂、轻工类工厂的调研报告。今年还要代表DOCOMOMO CHINA参加于斯洛文尼亚举行的第十五届DOCOMOMO国际会议并做主题发言。团队拟申请2024年会议在中国举行。

科研课题

02

中国已知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与应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张家浩

建构目的:“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构目的有三:一是统筹当前阶段的我国各部门、机构和专家学者在工业遗产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未来工业遗产普查提供第一手的基础资料;二是以全国工业遗产为案例,对我国工业遗产基本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框架、桌面版客户端建构、网络地图建构的技术道路进行探索;三是全面收集我国目前所有工业遗产的信息,建立“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并基于GIS技术和该数据库对我国所有的工业遗产的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解读,揭示我国工业遗产研究现状,为未来研究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重要建议。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1.文物保护名单。2.各地工业遗产名录。3.各地工业遗产著作。4.我国各部门或机构的工业遗产名录。5.工业遗产相关学术论文。6.现场调研。对上述6种数据来源中符合条件的工业遗产进行筛选和整合,并结合课题组对各地实地调研。编制了《中国工业遗产名录》,其中共包含我国工业遗产1537项,《名录》是建立“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的核心数据。

基于数据库研究的部分结论:在省级行政区层面,我国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极为明显的三类分布区,1类区在我国大陆东北及东南沿海一线地区。2类区基本为我国“三线建设”地区,其他为3类区。我国工业遗产分布状态呈东多西少的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我国少数的几个重点地区和城市之中。从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情况看,未得到保护及再利用的工业遗产约59%,所占比重较大。再利用类型主要包括文化创意园、博物馆、城市景观、矿山公园、居住区、商场、办公楼等,文创园是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主要模式。

全国省级行政区工业遗产数量分布图

全国工业遗产核密度分析图

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图

全国工业遗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全国管理系统桌面客户端的建构,是基于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组件、C++计算机语言开发的,使用本软件可使GIS数据库脱了ArcGIS软件本身对“全国工业遗产GIS数据库”进行调取和运行,实现了我国工业遗产信息浏览、检索、统计等一系列功能。对我国各省份内工业遗产的城市、行业、年代、保护与再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可视化表达。

03

国内工业遗产近十五年研究进展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苏志华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工具CiteSpace,通过深度挖掘科研文献的共被引数据(包括学科、期刊、参考文献、关键词等),考察相关知识领域的知识结构,探测其发展动向,并以彩色图谱形式加以呈现。通过该工具精确检索中国知网,对国内近十五年来工业遗产研究的900余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归纳总结其分布特点、代表文献与学者、研究热点及成果等,以期为我国工业遗产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文献计量与可视化结果分析: 2006年、2010年、2013年是工业遗产研究的爆发年份,关注度不断增加,发展迅速,热度不减。刊载工业遗产相关论文的期刊主要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两个学科为主,文化社科类期刊次之。载文量20篇以上期刊有3本,其中《工业建筑》占据首位,占期刊总数的37.6%。国内工业遗产研究力量比较分散,横向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机构的专业背景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专业的学者居多;旅游管理学、人文地理学、艺术设计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等专业背景的学者次之。高校中文献贡献量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位居前两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工业遗产旅游、工业遗产的基础理论与价值评价方法,以及相关综述。国内工业遗产研究基本上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以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

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国内“工业遗产”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变化

 “工业遗产”研究文献的前14位突出词

结论和不足:结论:在2002-2017年的十五年间,国内工业遗产研究的文献数量持续增加;保护、再利用、景观改造、工业遗产旅游等是研究的热点;并体现了从早期经验总结、实践探索为主到理论辨析、理论实践结合,并逐渐将工业遗产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与生态问题紧密联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工业遗产的研究视角也逐渐从“以物为本”扩展到研究“以人为本”适应社会与公众需求的工业遗产与社区营造、文化传承、生态修复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由单一为主走向多元。不足:我国法律法规尚未对“工业遗产”作出明确的界定;研究力量比较分散,大多数研究是在自组织状态下展开。由于定义上的模糊性和学科背景的差异,工业遗产研究对象游移不定,致使量化标准研究深度不一。

04

福建船政工业遗产及其文物意义

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政工师 林樱尧

福建船政的创设和沿革:福建船政是在“洋务运动”背景下的重要产物。船政是国家管理造船和船舶运输的机构,晚清时期这一机构设在福建福州马尾,又称福建船政、福州船政或马尾船政。福建船政创设的任务是制造舰船,建立中国新式海军。船政规模宏大,占地600多亩,下辖船政十三厂、船政学堂以及稍后成军的我国第一支海军舰队——船政轮船水师。民国初年,船政归辖闽省,改称福州船政局,旋又移属北洋政府海军部。1918年,福州船政局附设海军飞机工程处,组建了我国第一家正式的飞机制造厂。成为我国航空业的发祥地。抗战期间,日军多次轰炸马尾造船所,船政衙门、船政学堂各木构建筑几乎焚毁。厂内重要车间及船台、船坞几成一片废墟。解放后,船厂移交给福建省交通厅,命名为福建省马尾造船厂,结束了近百年的军事工业使命。

福建船政的工业遗产现状:新组建的马尾造船厂,生产区域基本覆盖了船政时期的造船十三厂(车间)。厂内尚存有部分厂房建筑和遗迹,但随着生产的扩展,加上没有文物保护意识,残留的船政遗迹或被拆除或被改造,仅余轮机厂、绘事院、铁胁厂、铁坪台、船坞、船政衙门官厅池、法式钟楼等较为完整的建筑遗产。核心厂房中的铸铁厂、锅炉厂及配套的高大烟囱,已踪影全无,轮机厂惟余北厂房和西头的合拢厂。铁胁厂是船政造船产品更新换代的产物。铁胁船指的是船体重要联结部位的构件,由钢铁制品取代木料。船政铁胁厂的文物价值有三:一是见证了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二是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起始阶段。

福建船政铸铁厂

船政铁胁厂内部

 福建船政核心厂区

船政工业遗产文物的意义:船政文物具有历史性、世界性、原创性、唯一性、传承性,在资政、存史、教化诸方面极具意义。现存船政文物中,船政轮机厂是我国仅存最古老的工业生产车间,也是我国第一台大功率船用蒸汽机的诞生地;船政绘事院是我国最早的工业设计;船政衙门官厅池见证着我国近代海军建设的发祥地;船政铁胁厂不仅标志着我国造船工业的技术进步,也是制造水上飞机的重要车间;铁坪台铁柱群展现着我国近代铸铁冶炼工艺和生产规模;法式钟楼见证着中西方的文化交融。

注:应部分专家要求,在推送介绍嘉宾报告时对配图和内容有所取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