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中国第八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告(九)

 高观点笃者 2019-09-08

本期我们将为您介绍2017年中国第八届工业遗产会议的压轴节目,主题报告的精彩内容,这次带来的是几位学者对中国工业遗产内容框架的思考、对国内外几个典型城市百年设计的比较、对音乐文化和鞍山工业遗产研究的思考。版块主持人为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匡。

主题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刘伯英

报告题目:《新时代工业遗产研究的内容框架》

报告认为,目前工业遗产研究的大环境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和一个新常态。我国正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期、落后和过剩产能的消化期,城市功能布局调整期;传统工业企业并购重组,传统工业企业搬迁。旧城区更新和再生被长期忽视,历史欠账需要及时得到弥补。城市更新正在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由于工业遗产本身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独特性的特点,虽然我国的工业遗产研究和实践已经进行了十多年,所得成果丰硕,范围也有扩展,但随着面临政策、法规、管理、实践等方面的复杂和深入,暴露的矛盾反而愈加凸显。同时也会出现迷茫和倦怠,感到难以控制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业遗产的内容框架进行全面考察,指出其中还存在的困惑和研究点,供研究者和从业者探讨。

工业遗产的定义多采用国际上《下塔吉尔宪章》的定义,但是其所指时间为工业文明的遗存,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来考察工业遗产的时间维度:更早的前工业时期和原始工业时期,所留下的是否为工业遗产。如比利时斯皮耶纳新石器时代的燧石矿,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空间维度:工业遗产包括遗址、单体建筑、建筑群、工业区、工业带、工业城市、线性遗产、文化景观等。在空间维度上呈现点、线、面甚至很大面积的概况,这是和其他类型遗产最大区别之一。工业遗产的类型维度按照不同标准,有产业门类、构成类型、活态保护的划分和特点。

关于工业遗产的调查,之前已建立了《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索引》,包括调查组织、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结果等。目前工业遗产的调查基于个案的比较多,相互之间的联系难以建立。专题性和主题性的调查开展严重不足。工业遗产的评价由现状评价、价值评价,适应性评价、实施后评价构成。关键点在于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的关系。工业遗产的价值能否量化评价的方法,把工业遗产的价值完全呈现?在量化评价过程中评价方法的选择,要素的建构,权重值的确定成为关键。

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包括历史文化价值、科技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社会情感价值,科技价值。提振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是工业遗产历史文化价值的动力、目标和意义。科技价值要研究科学技术的诞生、创新和传播。既要研究科学、技术、产业发展关系的演进,又要研究科学技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转移、路径。工厂的生活是完全不同于城市其它区域的景象,既是艺术的,也是人文的、社会的,形成艺术审美价值。社会情感价值包括对工业背景下社会制度、社会治理、社会情感方面的研究。经济利用价值要研究建筑功能转化以及在转化中的科学保护和创新性。

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包括案例研究、以时间、行业来划分的主题研究、工业遗产在世界遗产、在不同国家的比较研究等。需要加强整体核心遗产价值的分析,需要加强工业生产技术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科学、技术、产业之间递进和转化的系统研究。

高地公园福特工厂

工业遗产的相关研究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易鑫

报告题目:《当代工业遗产与工人社区的创新性再开发》

报告由“城市愿景1910-2010城市设计国际巡展”谈起,以中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规划设计为切入点,这些城市包括国外的巴黎、伦敦、芝加哥等,国内的南京、青岛、广州等,考察工业在城市设计中的地位,对当代工业遗产与工人社区创新性开发提出建议。

对跨大西洋的几个城市进行总结,包括柏林、莱比锡、魏玛等,总结当时设计的成就和存在问题。1910年代西方城市设计的主题集中表现为如下特点:对大规划的狂热崇拜、城市中心区域的纪念性化,寻找替代高密度内城地区的发展方案,发展新的花园式郊区、现代城市职能、现代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等。当时城市区域规划注重的三大设计元素为:大型绿地空间、大型主干道、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巴黎和巴塞罗那,当时城市规划格局核心制定者是工程师。

100年后,2010年代西方城市设计的主题有了很大变化:城市中心区成为整个城市区域的窗口;传统的市民街区成为转型的焦点;在衰败的街区中采取何种创新性的复兴策略;城市及区域中废弃地的潜力及其未来;城市及区域如何应对景观破碎化带来的挑战;城市绿地及开放空间体系的塑造;生态友好的城市发展方向如何与机动化模式相互协调;城市内部的空间发展在战略性城市规划中的意义。现在的核心设计者是建筑师。

规划中的北部中央火车站周边的新纪念性街区(1908年大柏林设计竞赛作品)

伦敦:正往新的市中心发展

北京十三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监事  倪延虹

报告题目:《音乐文化与工业遗产的活化》

工业遗产是这样一种存在,它记录了一段历史,是经历过的人的人记忆承载体,也可以满足那些不曾经历过哪个时代人的好奇心。工业遗产改造中,利用了有约束的空间,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现代城市改造的需求。音乐和建筑也存在着相通的地方。音乐可以称为一种流动的建筑,通过音乐与空间的关系,打开人的五官,音乐+场景=为龙点睛。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案例如布达佩斯的Csepel Works,始建于1882年,在1990年改造后成为文化创意园区。又有如在温彻斯特,在每年的9月份有一个工业遗产开放日,第十届时在园区用合唱团演出的方式,来展示工业遗产成就。

近年来我们的音乐演出是在不少老的经过改造的工业建筑里举行,如上海红坊,是由上海十厂,原轧钢厂厂房,高大空间和房屋结构为表演者提供想象空间。以音乐为魂,彻底释放区块想象力。在长江边上有一些废弃油罐,通常的处理方式除了拆除就是改造,围绕生态新城对我们新乐府落地的需求,我们建议将其改造为世界第一个油罐录音棚,通过录音棚、音乐现场、黑胶博物馆、音乐民俗结合,既能完成点状节庆汇演,也能进行日常常态运营场所,文化地标吸引流量,内涵服务保持日常运营活力。

长江边的废弃油罐

布达佩斯 Csepel Works

鞍山师范学院国学中心工业遗产研究所所长 马斌

报告题目:《鞍钢近现代工业遗产群研究》

鞍钢工业遗产群简介、类型、分布。鞍钢的工业遗产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产业链保存最为完整的、活态保存的工业遗产群。在申报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三普”的过程中,对鞍钢工业遗产群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组织专家队伍对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进行评估,拍摄图像资料,建立档案资料账,形成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和日常维护、看管的保护机制。

鞍钢近现代业遗产群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始阶段(1916年-1932年 ),这一时期是鞍山近代工业的开始阶段,工业建筑极为简单,有很多办公地点都是租用当地民居,工业发展的规模也较为有限。发展阶段(1933年-1944年 ),这一阶段鞍山的近代工业发展非常迅猛,奠定了鞍山工业城市的格局,在全国范围看也是较为领先的。.停滞阶段(1945年-1947年),这一阶段鞍山地区的近代工业发展进入全面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恢复及高速发展阶段(1948年-1960年),这一阶段鞍钢基本建成一个在主体设备上具有年产钢740万吨、生铁675万吨、钢材500万吨综合生产能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分布情况来看,工业遗产分布十分广泛,涉及到鞍山市区的铁西、铁东、立山三个区域,主体呈点状分布、线型连接,其绝大部分集中在铁路及沿线周边,即分布在原满铁在这一区域。

鞍钢工业遗产-井井寮典型案例分析。在昭和制钢所创设时期,职工宿舍的建设并没有跟上来。到1920年,住宅建设逐步顺利开展起来,共建成单身住宅二栋建筑,其中一栋就是井井寮,之后职工宿舍的建设逐渐增加。解放后由鞍钢接手曾作为职工宿舍,2014年申报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鞍山现存的近代建筑中唯一一座依然保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新艺术运动的建筑,无论从建筑风格上还是建筑技术上,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这也符合早期来中国东北地区做建筑设计的日本设计师的价值取向。井井寮的保存现状虽较为完好,经考察发现井井寮已经出现建筑墙体开裂、风化、酥碱、缺损,结构的承载力已经下降,因此,我们的修缮工作不仅要把井井寮的外立面修复回其最具历史价值和意义的模样,还需加强墙体的承载力,与此同时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建筑本体具有最大的安全保障。

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旧有的大部分保存较好的材料尽可能的保留。其次,可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方法加固有损坏的墙体,最大限度加强墙体的承载力。最后,配用防火防燃材料,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疏散引导系统等,做好完整的防火措施。


鞍山工业遗产分布

井井寮鸟瞰图

注:部分学者的报告出于各种原因不便公开,出于会议报导需要,故本公众号对报告内容及配图有一定的取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