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中国第八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告(六)

 高观点笃者 2019-09-08

本期我们将继续为您介绍2017年中国工业遗产会议专题报告精彩内容,这次带来的有武汉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和改造案例、山东工业建筑遗产研究的进展和思考,以及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大规模技术引进的思考,版块主持人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彭长歆教授。

专题报告4

武汉市规划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所规划师 闵雷

报告题目:《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首先介绍了武汉工业发展的历程概况和规划背景,武汉市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经了近代工业产生与初步发展阶段(1861-1911年)、近代工业迅速发展阶段(1911年—1937年)、近代工业发展滞缓时期(1938年-1949年)、解放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工业全面建设时期(1950-1965)、现代工业曲折前进时期(1966-1976)、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新时期(1977-2000)等6个发展阶段,奠定了武汉市门类齐全的近现代工业基础,也留下了众多极具价值的工业遗产。

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现实形势严峻,又有社会对价值认识不足、相关配套法规缺失等问题,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得出了规划范围,指导思想与目标,2013年首次组织编制《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本规划研究范围为武汉全市域,重点规划范围为七个中心城区,主要针对具有实物遗存的不可移动的物质遗产,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了首批27处工业遗产,从建筑形式上包含了建筑群11处,单体建筑14处,附属建构筑物2处。

在对首批工业遗产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增补了第二批工业遗产,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有实物遗存的不可移动物质遗产,更包含非物质工业遗产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从而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生产设施等遗存进行保护。保护类型增加工业交通设施、工业仓库建筑、货运码头设施、工业生产设施等,开始着重于从体系入手,分层保护,改变以往单点的保护。按照《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记录与索引》作为评分标准,将第二批工业遗产保护分为三个保护级别,采取梯度保护。

谈到武汉市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相关情况,对工业遗产提出严格保护、适度利用、对规划提出的27处工业遗产提出严格保护、适度利用、非实物保护等三大类模式,并分别举例予以说明。最后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需要公众参与、引入众规机制和互联网创新,同时在保护时要合理把握“保”和“用”的平衡。科学确定保护范围,细化保护措施。

武汉推荐27处工业遗产分布示意图

武汉工业遗产代表之一——武汉长江大桥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周卫

报告题目:《城市更新中的无名工业遗产》

周教授分享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为数众多无名工业遗产的研究心得。她首先辨析了工业遗存和工业遗产的关系,即有意识纪念物和无意识纪念物,前者是建设之初即以纪念为目的,而我们面对的被称为“工业遗产”的绝大多数是后者,是在使用后甚至废弃后才被意识到珍贵价值,因而列为纪念物。

武汉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内陆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近现代中国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地,拥有种类和数量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在解放前汉口沿江就形成了易家墩工业区和堤角工业区。通过一系列的武汉城市老地图展示了从解放后到目前,武汉市工厂用地和仓库用地的变化情况,在之前公布的武汉工业遗产名单中,已有一、二、三级工业遗产29处,但是这些公布进行保护的工业遗产相对于武汉大量的潜在无名工业遗产只是很少一部分,是由工业遗存逐渐升级成为工业遗产。

接着介绍了原租界区仓储建筑存续概况,重点分享了武汉胜利仓库改造成地铁博物馆的案例。胜利仓库已是一处典型的无名工业遗产,已是所在区域单独的工业老建筑,在结构性、层次性、原真性呈现的策略下,将其改造成地铁博物馆,形成“城市提速与历史守望”的鲜明主题,使无名遗产得到有效利用。

最后分享了第二批(拟定)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名单,胜利仓库赫然在列,而保护工作已走在了前面,很是欣慰,同时也再次印证了当前的无名工业遗产也有其价值。

胜利仓库

胜利仓库改造策略

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姜波

报告题目:《山东工业建筑遗产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首先以时间为节点,梳理了山东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从1861年烟台开埠到20世纪头10年,是山东近代工业的初创期。一站到抗战爆发前,是山东近代民族工业全面发展期。抗战开始后,绝大多数工业处于停工状态,日资企业在这一时期迅速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工业得以恢复和调整。

绘制了部分地区的工业遗产分布图,并总结了山东工业遗产的特点:1)起步较早,早期的军事工业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海防军工业,这是由山东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2)工业类型比较全,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典型代表区城市,像青岛、济南等。3)由于民族工业的纺织业、面粉业等在国内均占有重要地位,其遗存是山东工业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4)铁路遗产和由铁路贯穿山东工业遗产城镇,是山东工业遗产重要的一个特征。

总结了2016-2017年胶济铁路工业遗产的调研工作,除了完成2016年剩余站点的走访之外,还增加了几处铁路桥的调查。根据铁路遗产的自身特点,选取车站、桥梁、涵洞、车库和修理车间等铁路基础设施为主要考察对象,统计了德建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共计86处站点。目前调查发现的历史遗存基本能够涵盖铁路运输系统的建筑物种类,这些少数历史遗存基本都是以废弃的状态零星散落于胶济铁路全线,即便部分遗存已被列为文保单位,可是保护状态仍然堪忧或者说几乎没有保护。

最后对胶济铁路未来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根据山东工业遗产的特点,其保护不宜以点状个体遗存的保留(protection)和单纯物质层面的修复(preservation),而必须是与沿线城市的发展协调在一起的全方位共生保护;胶济铁路的保护利用应该是文化秩序间的仔细架构,应能够包含不同地区个性价值认同,不能搞一刀切;遗产的保护要重点发掘文化与艺术价值,使遗产成为复兴和发展历史城镇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胶济铁路济南站老照片

 山东工业遗产类型框架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  孟璠磊

报告题目:行动在“156”之后:新中国第二次工业引进高潮——“四三方案”之追溯

首先分析了对“工业建筑遗产”向“工业遗产”概念转变的理解,认为工业遗产的外延上也可以扩展到政治、外交、军事、经贸等领域。从几个方面比较了156项援建工程和四三方案两次大规模技术引进的区别。1、156项援建工程是采取一边倒,向苏联学习的策略,四三方案主要拓展与资本国建交,引入西方工业技术。2、156项援建工程为四三方案提供了历史条件,国际上当时苏联否定大跃进,停止了156援助,再加上当时中美建交,西方的金融危机等提供了西方向中国寻求发展的商机。国内文革、民用工业的发展、石油产能突出等促成了中工业向国际寻求技术的契机。

其次,概括了四三方案的内容,包括四份报告、六项原则、26项工程。引进是从日本、德国、法国、美国、荷兰、瑞士等7个国家,重点分析了日-中技术引进的前因后果,并列述了引进工程、企业和项目。

再次,探讨了四三方案工业产品的特色价值:提升民用工业等级,使现代工业的门类从聚焦军工、重工,转向民用、轻工业,并由此生产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实质性工业产品:包括农业化肥、“的确良”布料、以及其他石油化工产品等;探索大规模厂区选址的可行性,如四个化纤基地占地面积平均近六百公顷。

最后,总结了四三方案的意义:1)改革开放的前奏与基础,为“改革开放”思想的正式确立,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2)“四三方案”对工业建设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在对外经贸合作、信贷方式、外汇平衡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探索,也首次实现了中外企业层面的交流与互动。3)“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在当时几乎都是顶尖水平,其背后的工业发展历史脉络清晰可见,这对完善和丰富我国工业遗产的历史脉络将具有重要意义。

四三方案引进26个项目占比

四三方案引进26个项目分布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