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锈病的前世今生(史上最全锈病知识)

 深海之星ccpsl0 2019-09-08

01

了解发病原因及危害症状

锈病主要危害园林植物的叶片,引起叶枯及早期脱落,展叶时就可侵染危害新叶,初侵染时叶片正面出现锈黄或桔红色小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发黄,中央长出黄色小点,即病原菌的性孢子器,会分泌蜜露,是性孢子和粘液。随后性孢子慢慢变黑,叶背面长出丛生毛状物。严重影响生长与观赏。该类病害因在病部产生大量红褐色或黄褐色颜色深浅不同的铁锈状孢子堆而得名。

02

了解锈病逐年发生的原因

1.因道路绿化、植树造林及田间种植苗木的发展让锈病的越冬寄主桧柏的种植量偏大,使锈病初侵染源增多,加重了锈病的发生。

2.降雨及大风天气,有利于锈病的传播扩散和侵染危害,加重了锈病的发生。

03

了解锈病的病原

病原属担孢子菌亚门,是一种转主寄生菌。完全的锈菌有5种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冬孢子是分类的依据,不产生冬孢子的为半知锈菌。某些种类要在两种毫无亲缘关系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

04

了解发病规律

锈病多发生于温暖湿润的春秋季,灌溉方式不适宜、叶面凝结雾露以及多风雨的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生和流行。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季形成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可扩散5公里的范围,传播侵染5公里以内的树木。在树木的叶片或果实上危害发病,当锈孢子成熟后,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越冬。

今天以海棠-桧柏锈病为例向大家深度介绍锈病的前世今世

05

症状识别(海棠类植物上的表现)

春夏季主要危害贴梗海棠、木瓜、海棠、  苹果、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后渐扩大成橙黄色的油状斑,然后病斑上出现略成轮状的黑色小粒点,即性孢子器。发病后期叶片背面生出黄色须状物,即锈孢子器(俗称羊胡子)


064

症状识别(桧柏类植物上的表现)

转主寄主为桧柏,秋冬季病菌危害桧柏针叶或小枝,被害部位出现浅黄色斑点,后隆起呈灰褐色豆状的小瘤,翌春3~4月遇雨破裂,膨为橙黄色花朵状(或木耳状)。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造成柏叶枯黄,小枝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07

了解发病规律

翌春3~4月份遇雨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主要借风传播到海棠上,担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寄主表皮,并蔓延,约10天后便在叶正面产生性孢子器,3周后形成锈孢子器。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_上,侵入嫩梢越冬。

084

锈病的综合防治

设计合理:在园林设计及定植时,避免海棠类植物等与桧柏混栽。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

铲除病原: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

休眠期防治 3~4月在桧柏上喷洒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

小技巧:锈病无再侵染的特性,所以要清除锈病,只要严格消灭越冬菌,初侵染源,也就是桧柏上的菌瘿,就可以控制锈病的发生与危害。

注意以下四点:

1. 在海棠等绿化区避免种植桧柏。

2. 在有桧柏的区域,在冬春季节摘除海棠周围的桧柏上的锈病菌瘿,并集中销毁。

3. 早春到开始,给桧柏上喷施波尔多液或者石硫合剂、氟硅唑等药剂。

4. 海棠从萌芽到幼果期用药剂预防锈病的发生,可使用喷施御锈、苯醚甲环唑、腈菌唑、代森锰锌等药剂。

在这里聚集了一批园林养护爱好者,愿意分享自己养护技巧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可能以前大家对设计和施工更为重视,对园林养护这一块深入研究的较少;随着这几年全国各地的衰弱树木越来越多,叶小发黄、提前落叶、蛀干害虫等越来越严重;栽植多年的桂花树冠一直长不好等等问题。在此过程中也组建了多个园林养护技术交流群,如园林植保养护交流QQ群,群号476890647;目前群友近2000人;长按二维码识别即可入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