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已过,甜瓜白粉病热度未减

 深海之星ccpsl0 2019-09-08


一、夏日已过,甜瓜白粉病热度未减

近日北京多处地区发现甜瓜白粉病大爆发。大量菜农向我们寻求控制甜瓜白粉病的方法。我们进行调查发现,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为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

1

田间发病症状

甜瓜白粉病自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但以中后期发病为多。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蔓, 果实一般不受害。叶片发病, 以叶片正面为主, 后逐渐向四周扩展成霉斑, 形似撒上一层白粉状物, 病害一般自下部叶片发生, 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严重时, 白粉布满整个叶片, 随后叶片也逐渐变为灰白色,病种叶片变黄卷曲或提早干枯。

 图1 田间发病症状

2

病原

甜瓜白粉病病原菌(Sphaerotheca fuligine),分生孢子串生,腰鼓形至广椭圆形,大小19.5~25.8×15~19.5(μm)。


图2分生孢子400倍镜

3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也能在温室大棚生长的瓜类蔬菜上越冬,瓜类作物连茬的温室、大棚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在塑料棚、温室或田间,白粉病是否能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低湿有利于其分生孢子的繁殖和扩散,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所以,雨后干燥,或少雨但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或持续闷热时更有利于病菌不断产生孢子并进行侵染,致使病害流行,一旦流行常为害至拉秧,栽培后期甜瓜白粉病株发病率可达60%以上。此外,甜瓜栽培过密、光照不足、管理粗放、植株徒长、早衰等都会促使白粉病流行。

4

防治措施


由于该菌抗性产生较快,已对生产上很多药剂产生严重抗性,无法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例如一些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同一生育期使用超过3次,就会产生抗药性。同时,甜瓜白粉病是专性寄生,可在甜瓜、南瓜、黄瓜等多种瓜类上互相侵染,嫁接技术无法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另外,该病可在全生育期侵染发病,对于其防治一定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发现病叶片时,应及时摘除销毁,并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防治植株徒长和早衰,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根据病害发生程度可选择叶面喷施4%四氟醚唑水乳剂 1000~1500倍液或300克/升醚菌·啶酰菌悬浮剂2000~2500倍液。由于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在某些甜瓜品种上容易产生药害,建议在选择药剂时先进行局部试用,确定无药害后再大面积推广。且甜瓜白粉病极易产生抗药性,建议生产中轮换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同一药剂同一生长季使用不要超过3次。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 
 
作者:李新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项目支持名称'葡萄及瓜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8YFD0201300
 

二、你认识苦瓜叶斑病吗?


近期,多地阴雨天气频发,使得高湿病害发生严重,有群友反应苦瓜叶片出现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央浅白色、浅黄褐色,边缘褐色,有轮纹,这是苦瓜叶斑病的典型症状,需要大家准确识别。
 


降雨多、湿度大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病,所以为了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温水浸种或用百菌清浸种。其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叶、病茎,雨后及时排水,避免雨前浇水,切勿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最后,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用百菌清、异菌脲、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注意不同药剂的轮换使用,防治效果会最佳。
 

三、日灼病到底应该怎么防?

高温强光常导致棚室蔬菜日灼病的大量出现,尤其是茄果类蔬菜发生比较严重,日灼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受害果实表皮呈灰白色革质状,表面变薄、皱缩,细胞组织坏死、发硬,在潮湿环境下,会长出灰黑色霉层。
 


发生日灼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直接照射到果实上,所以预防日灼病的发生,首先注意遮光降温,在棚内温度过高时,使用遮阳网来降低棚内温度,雨后转晴时日灼病也易发生,也要及时使用遮阳网,同时要及时放风,保证棚内温度不要太高。其次要合理留叶,使果实尽可能的隐藏在叶子底下,避免阳光直射,在棚内湿度过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的情况下,要注意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温度,保证蔬菜充足水分供应,避免发生日灼。最后,要及时补充硼钙等叶面肥,在果实开始膨大期,应及时喷洒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减少日灼病的发生,发现病果后,要及时摘除,防止棚内湿度过高而导致其他病菌侵染,对于感染病菌的果实,可用百菌清叶面喷洒防治。
 

四、苦瓜叶片上的白色虫道,原来是它在作怪!

 在蔬菜生产中,容易遭受各种害虫的威胁,需要准确识别有效害虫种类,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近期,有群友反应苦瓜叶片出现不规则蛇形白色虫道,这是斑潜蝇的典型症状。

 
针对斑潜蝇虫体小、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和易于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所以在防治过程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首先,加强检疫,严禁购买有斑潜蝇虫或卵的幼苗,培育无虫苗,在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定植前后,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合理施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其次,在棚室通风口增设防虫网,控制虫源侵入或迁出,还可利用斑潜蝇对黄色的强趋性,在田间悬挂黄板,进行田间监测和辅助防治,通过释放天敌控制斑潜蝇。最后,在斑潜蝇发生初期,可用阿维菌素、灭蝇胺、螺虫乙酯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防治时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以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