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嘉古村之《芙蓉村》——千年宋庄,芙蓉古村

 感慨往事如烟 2019-09-08



芙蓉村位于楠溪江中心景区岩头村南面0.6公里处,41省道西侧。面积约14.3公顷,近3000人口。

  芙蓉村是楠溪江古村落群的一个缩影,她近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楠溪江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因而在中国建筑史、规划史研究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芙蓉村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在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评比中胜出,被评为“中国景观村落”。

  历史:距今已有1000多年

  据陈氏族谱载,始祖陈忠从河南开封迁瑞安长桥(今瑞安市场桥)定居,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九世祖陈拱从瑞安长桥迁来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村落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芙蓉三崖

  村西南有一座山,山上有三块高高耸立的巨岩,其石色白中透红,每当夕阳西下时,那三块悬岩就全倒映在村中的一个大水池中,形容俏丽,宛如芙蓉,芙蓉村因此而得名。

  南宋末年,元军南下,直入温州。宋进士、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编修陈虞之响应文天祥的号召,“率族拒敌,困岩三载”,终因弹尽粮绝,率部跳崖,壮烈殉国。现在的芙蓉村族谱上还记载着这件事情:“元兵至温,公与族侄规公,率子侄、乡人千余,迎战于绿嶂,退登芙蓉岩,据守三载。戊寅闻帝溺死……时,从死者八百余人,被虏者五十余人。闻者莫不涕泣崇祈。”元兵进村以后,纵火洗劫村寨,芙蓉村遭焚毁。

  直至元惠宗至正元年(1341),芙蓉村才得以重建,现在的芙蓉村仍保持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

  建筑:七星八斗

  芙蓉村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东面寨墙正中建八字形重檐门楼,是芙蓉村的正门。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寨门内建谯楼,可观望四方。

  芙蓉村和楠溪江其他古村落一样,按风水学进行规划,先建街巷、沟渠,后建房子,所以该村目前仍有良好的街巷网和沟渠网。规划建村时,先祖引村外溪水沿寨墙、道路、民宅布置众多的水渠,迂回于宅边道旁,供村民洗涤、防火之用。村内除几条主要街道外, 尚有众多的小巷纵横其间, 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据记载,元至正元年,十八世祖陈贵道邀请著名风水师规划重建村落,当时的村落布局运用风水堪舆中“象”的思想,按“七星八斗”的格局规划设计,意为天上星星与地上人才相对应。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围以蛮石砌成的寨墙,使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城寨。“七星”分列,“八斗”散布,道路、水系都是结合“星”、“斗”而形成系统。所谓“星”,为道路交汇处之稍高的路基台面,七星为村里七条主要道路交汇的台面。所谓“斗”,为村里的水脉汇聚之处形成的方形水池。由村外引来的溪水沿寨墙、道路,沟通各“斗”形成流动水系,清流涓涓,迂回于宅边、道旁,既可供村民洗涤、防火之用,又可调节小气候,丰富景观,使村落拥有安居乐业的环境。

  南寨门全部用原石砌筑,寨墙下有水渠通过,水从西方来,这门外的水渠是村妇们洗衣、洗菜的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水流量大、水质清澈,因此,一天到晚好不热闹,正对寨门的是一座小巧玲珑的谯亭,亭内供奉着天官 (尧)、地官 (舜) 、水官 (禹)的神像,所以人们称它为“三官亭”。亭内还设有美人靠供人歇息,尤其是遇到下雨时,可供洗衣的妇女和跟在身边的孩子们避雨。南门那轻盈小巧而具有人情味的谯亭与粗犷厚重的寨墙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充分流露出楠溪建筑的特色。

  村中保存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 18 座。现存民宅大多系木质瓦房,鳞片似的屋顶参差错落,形态朴实素雅,且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花植树,围以石砌矮墙,构成一幅和谐秀美的村落图景。

  芙蓉古村建筑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其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楠溪江古村落建造者们较强的环境意识和独到的审美观念。街巷网络、给排水系统、居住建筑、教化建筑、礼制建筑和以水池与亭子为中心的公共休闲中心,交织组成一个农耕社会村落的典型。它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甚至村名、街名等都保存着农耕文明印迹。

  人文:十八金带

  楠溪江流域大都是血缘村落,即每村一姓氏,芙蓉村也不例外,是单一陈姓的古村落。

  芙蓉村耕读之风兴盛。《芙蓉陈氏宗谱》载,族人中考中状元1名,考中进士、举人、生员的共34名,仅南宋一朝在京任职者就有18人,世称“十八金带”。村内如今还珍藏着“十八金带”肖像图、玉笏、朝服及圣旨、金瓶、匾额和祭器等遗物。隋唐以后,朝廷开始以科举取士,那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制度,大大地刺激了楠溪江文人士子,使楠溪江流域迅速形成了亦耕亦读的耕读文化氛围。由于芙蓉村历代重视文化,“以耕读为主”,所以历经宋、元、明、清四朝,“科甲簪缨、珠贯蝉联”,文风之盛,文运之隆,实属罕见。

  宗祠是人们祭祀祖宗,议论宗族事务和教育后代的地方。宗祠里除供奉着陈氏先祖的牌位外,还藏有对宗族意义重大圣旨、祭器、祖先像、族谱等物品。芙蓉村有大小宗祠共 18 座,其中规模最大、最为气派的宗祠就是陈氏大宗祠。它坐落在东门内如意街的北侧,陈氏大宗祠是礼制建筑,因而格局严谨,形制完备,是芙蓉古村建筑中的精华。

  陈氏大宗祠建筑坐西朝东,前面有一个大院子,院的南北各有一门,南门叫“光宗门”,北门叫“耀祖门”。院子的前方开有一方小池,叫“相承池”,池的东岸有一照壁,照壁上雕有“八仙乘槎图”。陈氏大宗祠的主体建筑为七开间,两进建筑,正厅左右为宽敞的廊间,与享堂正对着的是精美的大戏台,它向院内凸出,为便于观众看戏,三面开敞临空。戏台的屋顶为歇山顶,檐口高,翼角飞扬,木结构上有雕成神仙人物的斜撑,精美的花篮柱,覆莲式的梢子,雕工非常精巧,像这样的建筑,实属罕见。宗祠的正厅上方高悬着许多功名牌匾,其中大堂正中的最上方为“状元及第”匾。此匾系竖匾形制,结构和用材十分考究,红底金字。由合抱粗的大樟树锯成的一块厚厚的木板精心制作而成,中间镂进寸许深,上鎸“状元及第”四个大字,两旁有“同治七年岁次戊阳月吉旦”、“裔孙陈桂芬敬立”字样。字上方浮雕龙腾青云图案,左右与下方是云彩图案,寓“青云直上”的之义。享堂的柱上写有许多楹联,其中有一对柱上写道:“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道出了芙蓉村的鼎盛文风和绝佳风水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