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圣愈惠宣州笔戏书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2]。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3]。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4]。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5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6]。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7]。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山童注][1]惠,此处作馈赠解。梅尧臣知道欧阳修钟爱宣笔,特意把诸葛高所制的笔,当作家乡土产送给 了欧阳修。欧阳修于是作了这首诗赠答。[2]梅尧臣,字圣俞,宣城人。善于使用紫毫笔。能,擅长。(《前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诸葛高,宣州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制笔的名匠。[4]此处讲诸葛 高所制的笔:长的毛做成中心,捆缚的很紧;然后外边很精密的加上了三副。(古法制笔即所谓“韦诞笔”,又称之为“有心三副二毫[二毫指硬毫 与软毫]笔”。笔心是用较长的硬毫单独制作单独困扎,其外是三层副毫,一般用软毫。)[5]硬软的程度刚好趁手,就是做一百枝也“不差一 ”,每枝都一样(这是工业生产的标准了)。[6]牌榜,即牌牓,张贴或书写在板上的说明文字。亦即今之商业招牌。相国东,是指明方位。应是 说在大相国寺的东边(街道)那里。(见有的网上把“累累相国东”拆成累累、相国、东三个词来分别解释,把这句诗弄得不知所云。)这里是说, 京城的笔工们,在商招标牌上自吹自擂,其实技艺不咋的。在大相国寺的东边这些店铺一家接一家,像衣缝里的虱子一样多。用“衣缝虱”来形容这 些制笔的店铺,含有贬义。[7]柔软无弹性且带虚尖及毫硬不能打弯是我们最常见也最讨厌的两种毛病。但那时“京师”的笔工们制作的毛笔却都 是这样华而不实的东西,不但价格贵,还用不了几天就报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