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人喜欢你,可能是因为你对别人太“好”了!

 skysun000001 2019-09-08



大家好,我是阿姜,好久不见~

最近我正在追一部很火的日剧,叫做《风平浪静的闲暇》。只要你看过这部剧,一定会发出跟我一样的感概:这部剧的女主角大岛凪(zhǐ)活得也太卑微了吧。

同事在工作中犯了错,给她使个眼色,她就乖乖去顶锅认错

明明中午带了便当,却没有勇气拒绝同事的约饭邀请,只好把午餐便当变成晚餐;

自己的丑照被同事上传到了社交平台,也要假装开心的去点赞……

同事聚会没有叫她,就各种不安,“她们为什么不叫我?该不会在说我的坏话吧?怎么办怎么办,他们是不是讨厌我了?

在工作上战战兢兢,在感情上,大岛凪同样如履薄冰。

明明是天生的自来卷,因为男朋友喜欢自己头发“又直又顺”,她就每个星期去做一次头发,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起床,打理发型。

明明已经累瘫,但男友提出需求的时候,也没有勇气拒绝。

总之,不管自己开不开心,别人开心最重要。


本以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一定会收获美好的结果,自己在公司会备受欢迎,男友也会更爱自己,结果现实却异常残酷。
在所谓“朋友”的微信群里,她不小心看到了别人对她真实的评价:

“大岛啊,真是跟她合不来呢,只要吹捧她几句,她就什么都帮你做,就像我们专用的外包工人一样。

而男友也当着全公司人的面这样评价她:

“我跟她只是那方面和谐罢了,那个家伙每次出门都要把所有插头都拔掉,做的饭也很寒酸,我对那种小气的女人简直生理性抗拒。


我的天,看到这里,我简直要跟大岛一样气得晕过去了。


这部剧之所以这么火,或许是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在女主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上学的时候,义务帮别人带饭、拿快递、签到;进入职场之后,又总是帮别人分担工作任务;明明不能吃辣,为了迎合别人总说自己不忌口;出国旅游一趟各种被安排代购……

周围人细微的情绪变化,总能立刻察觉到,纠结是不是跟自己有关;跟别人起争执之后,内心各种煎熬,很快就选择道歉或者认输……


这是一个害怕冲突,无法说“不”的“讨好者”的特征。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一些这样的特质,如果它对我们的生活不构成痛苦和障碍,就不成问题。

但对有些人来说,“讨好”却是他们与他人建立关系主要、唯一的模式,因为“自我价值感”很低,所以他们习惯通过“讨好别人”,来获得价值感。

当别人对他们的讨好表示感谢的时候,他们便获得了满足,开始为自己的“讨好”行为找借口: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啊,难道我不应该帮他吗?”
“我今天心情还不错,帮他分担一下工作也没什么。”
“我只是不擅长拒绝别人而已。”



心理学家Harriet Braiker在《讨好是一种病》中提到:

“关于讨好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会觉得它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被当做好人总是不错的,但事实上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简单的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讨好他人,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
然而,纵使他们这样卖力地讨好别人,却也很难获得别人真正的尊重。


在《风平浪静的闲暇里》,大岛满足了每个人的要求,却遭到别人冷酷无情的评价。

或许你会以为,这只是一种“电视剧式”的表现手法,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像大岛这样善良、大度、好相处的人,应该人缘很好才对。

但事实上,讨好型的人容易被忽视甚至被讨厌,是有科学依据的


根据美国学者安德森人际关系的研究,最受人喜爱的个人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和可信。

最令人厌恶的个人品质是:说谎装假不老实

所以真诚最受人欢迎,不真诚则令人厌恶。

讨好型的人,永远都只展示自己的美好的品质,那些对立、反叛以及好斗的情绪,都没有体现出来。

而每个人的潜意识里,也都存在着一种自我防御机制自己不能做到的行为别人却可以做到,那说明问题肯定出在别人身上。
我做不到这么伟大,他却能做到,这里面肯定有问题——这个人太不真诚了。
讨好型人格的热情和积极,在别人眼里成了一种虚伪。


所以讨好型的人很容易被人利用,就像大岛的朋友和男友一样,他们享受着大岛的照顾和恩惠,却不付出同等的尊重和感情,把大岛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


其实,没有谁天生就喜欢讨好别人的。

一切的一切,都绕不开“原生家庭”四个大字。

从小,大岛就是在妈妈的高压教育下长大,要做个乖乖女,上学、工作、结婚,都一定要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她只有满足了母亲的需求,才能不受指责。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她,自然会认为所有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她只有达到了别人的要求,满足了别人,别人才会喜欢她,她才会有价值。

每一位讨好型人格背后,大概率会有一个“有条件”夸他们的父母,这种条件可能是听话懂事,也可能是考试成绩达到了父母的期待。

这种互动模式也成了一个人的底层信念。每一份讨好背后,都隐藏着一份不为人知的期待。他渴望你能给他一句赞美和肯定,就像小时候渴望妈妈称赞一样。


对一般人来说,夸奖是生活额外赠予的礼物,但对讨好型的人来说,赞许、夸奖、是赖以生活的空气。

讨好型人格的人,停止讨好别人之后,该如何获得幸福生活的勇气呢?

这是我在追剧的时候一直思考的问题。

大岛在听见朋友和男友对自己的“恶毒”评价后,毅然决然的辞了职,带着仅能维持三个月生活的积蓄,住到了乡下。

她要和过去的自己彻底告个别,开始一段不讨好的新人生。


要战胜28年以来积累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新认识的朋友,口若悬河的想把她并不需要的手链兜售给她,她苦恼了好久也不敢拒绝,生怕失去这个朋友……
但最终,她还是选择遵从自己真实的内心拒绝了她,“我不需要”。

这让她获得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所有讨好型的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去开启一段不讨好的人生。

“学会拒绝”是我们改变的第一步。

害怕被讨厌,害怕制造冲突,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于我们害怕“不被认同”,所以我们通过满足他人的要求,来制造认同,从而确认自己的价值。

这多么傻呀,我们永远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如果总是把评价自己的权利拱手让给别人,就会患得患失、畏首畏尾,失去做自己的勇气。

勇敢的拒绝别人吧,说“不”也没关系的。我们要放弃从外界寻求认同来获取价值感了,而应该聚焦自身,创造价值。

去学习,去探索,去分享,去创造……

你要知道,因你的才华技能坚持体现你能力和价值的东西,得来的关注和赞美,远比你通过“讨好”换来的珍贵和真实。


同时,我们要展示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想法、真实的缺点,哪怕这些真实并没有那么美好。

大岛曾经为自己的卷发自卑,当她顶着一头卷发被人夸奖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原来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用掩饰缺点的自己,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喜欢。

不迎合、不掩饰、不讨好,真实永远都是最受欢迎的品质。

蒋方舟也曾说过:“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最后,无论你是不是”讨好者“,都希望从现在你能好好爱自己,不要再花时间取悦不值得的人了。最值得我们去取悦的,永远都是我们自己。

你永远不知道,你自由舒展不讨好的样子,有多么迷人啊。

各位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