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清徐:汾河之畔老陈醋香味醇厚 吕梁山下砖雕精美细致

 风吟楼 2019-09-08

CCTV-10

2019.9.9 20:50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山西卷 清徐篇

清徐篇 预告片

公元596年,即隋文帝开皇十六年,这片土地开始被称为清源县,取“清源”二字,就是因在城西北5千米处,有清源水从地下涌出,历史上此水成渠,最终汇入汾河,沿途灌溉的农田,最多曾达27万平方米。

建置近一千年的徐沟,曾是山西省唯一一个平原县,以出产优质高粱和各种杂粮闻名。

1952年,清源和徐沟这两座古城正式合并,各取首字改名为清徐县,从此,良田与山水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紧密。

老陈醋香味醇厚

东湖,清徐县最为繁华的区域 ,矗立在湖边的文源楼修建于明朝,是清徐县的标志性建筑,几百年前,它曾目睹了清徐酿醋技艺到达顶峰的时刻。

明清时期,在东湖之畔聚集着上百家酿醋作坊。夏天,作坊院落醋缸林立,任凭风吹日晒,冬天,醋缸容易被冻破,需每天从缸中捞出冰块儿。

历经数年,酿醋师傅意外发现,经过“夏伏晒冬捞冰”的隔年醋风味更佳,遂把隔年醋起名为“老陈醋”,这也是山西老陈醋最早的起源。当时制定的工艺标准,也一直被沿用至今。

曾显赫一时的晋商把老陈醋带往各地,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逐渐风靡全国。

2017年,清徐的老陈醋年产量达到68万吨以上,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左右,它的销售范围不仅覆盖到了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地区,而且还出口到20多个的国家。

徐沟灌肠:朴素的味道

酸香的陈醋、浓郁的卤汁,无需复杂的烹饪技巧,食材之间的简单汇聚,便能赋予徐沟灌肠多元的味觉层次。

在清徐,无论是日常生活的平凡一餐,还是人生中的重大仪式,总会有徐沟灌肠出现在餐桌上,这种朴素的味道,陪伴着一代代清徐人经历人生中的大事小情。  

徐沟背铁棍:丰收之后闹红火

民俗活动“徐沟背铁棍”,是由一个大人将小孩通过专用铁架扛在肩上,依靠下边大人脚步的移动,进而带动上面小孩的摆动进行表演。

每年秋收之后,是徐沟背铁棍表演的旺季,孩子们经常需要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化妆,并辗转多地进行表演,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正月十五。

孩子们忙碌的周期和背棍的起源有关,在过去,人们对雨的祈盼尤为强烈,时遇大旱便上庙求神祈雨,偶尔得雨,便抬神游行,以示感谢。

2008年,徐沟背铁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徐沟背铁棍更是作为压轴演出惊艳全场。目前在清徐,许多村庄都有自己的背铁棍表演团队。

清徐砖雕:传统与创新

在山西,无论是祠堂庙宇,还是民居院落,精美的砖雕随处可见。

早在千年之前,清徐人就开始在青砖之上打磨技艺,由这里烧制的砖雕也被广泛应用在山西各地。

2008年,由清徐申报的山西民居砖雕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立了砖雕非遗技艺传承基地。

乡村文化旅游 方兴未艾

2018年,清徐县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也开始尝试用新的方式描绘乡村的图景。艺术改变乡村项目,就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这幅名叫《鲲》的作品灵感来源于一部电影,艺术家们把村里废弃的醋缸和木料利用起来,通过灯光等装置,不仅让作品的层次更加立体,也赋予了它更独特的内涵。

看着清徐的传统文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以新的方式呈现,村民们对这些作品的态度,由疑虑逐渐变成接受,并逐步开始产业转型。

“西人及太原、平阳皆做葡萄乾,货之四方。”

——《本草纲目·果部》

古籍中的这段文字,是关于太原地区葡萄产业的描述。作为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之一,清徐栽培葡萄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

从1998年开始,清徐就开始举办葡萄采摘节、艺术节,逐步打造葡萄文化,历经20年的尝试,在2017年,清徐举办了为期近2个月的葡萄文化旅游季。

如今,文化旅游节每年要接待近25万的游客,并成为了清徐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滴老陈醋,是生存智慧的凝练。

伴随着四季周而复始的轮回,这份酸香成为了清徐人世代珍藏的味觉记忆,同样也是对不同人生境遇的独特表达。

飘逸灵动,四海名扬,衣袖挥舞之间讲述的是有关成长的故事。

岁月更迭,薪火相传,跃然于青砖之上的一直是朴素的人生哲理。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清徐篇》

播出时间:9月9日  20:5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胡悦 周上(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