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是福,还是祸?对山西来讲很难说清,它助力祖国崛起,却不能带着三晋飞翔?这个原本文化古迹最多,风景怡丽的山区省份,带着天生的羽翼,如今却因煤而被遗忘。作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为什么山西经济发展不起来,而这些年,因煤没落的县市更不在少数。 长治市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长治曾是山西省的轻工强县、经济大县,“海棠”洗衣机、长河锅炉、长鹰起重、飞华电器都是畅销全国的著名品牌。 但随着煤炭市场形势的好转,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资源型经济逐渐唱起了主角,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全县财政的75%来自煤炭产业。2012年,长治县经济达到顶峰,财政总收入达到57亿元,一跃成为仅次于柳林、孝义的第三富县。然而,成也煤炭,败也煤炭。随着煤炭市场的持续低迷,自12年之后,经济连续三年负增长。 幸运的是,长治县及时认识到了“一煤独大”的坏处,开始有意识的在其他产业寻找出路,但能否形成经济新的支撑点,还待来日才能一见分晓。 河津市 河津地处黄河与汾河交汇处,这里诞生了“鲤鱼跳龙门”的美丽传说。借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河津真正成了跳过龙门的“鲤鱼”,曾居山西省县域经济第一强,更是连续数年进入全国百强县。 然而,河津支柱产业煤焦铝铁极易受到市场和政策的影响,导致经济上下起伏,极不稳定。如今的河津,已难以恢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了。 柳林县 如果要找个和“河津现象”相媲美的话,那么无疑是“柳林神话”了。柳林县是最早开展煤炭资源整合的县,通过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仅仅用了十多年,就从国家贫困县一跃成为三晋第一富县,全国百强县。 然而和许多兄弟城市成也煤炭,败也煤炭。随着煤焦市场持续疲软的影响,柳林这个“神话”破灭了。仅仅三年,GDP就蒸发了140亿元,并且寒冬仍在持续。 古交市 古交,一座凭借煤矿而设立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古交依煤而兴,有过曾经的辉煌:曾在全省县市区经济排名中,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发展仅次于河津市,位列第二名。然而,随着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煤焦市场持续疲软和宏观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古交经济受到重创,从曾经的十强县,跌至全省倒数行列。从此一蹶不振,至今都难以缓过气来。 希望我们未来有更好的医疗和教育,有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山西优秀的年轻人也能留得住。也希望各行各业都会慢慢好转,土地,空气,水碧天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