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志愿三大偏激行为当引以为戒

 中原高考678 2019-09-08
高考报志愿专业选择是难点,家长最纠结的也是专业的选择。在我多年对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在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偏激行为:
第一,没有主见,朝令夕改

许多考生或家长对专业认知模糊,没有成熟的思想,更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见异思迁,朝三暮四,朝令夕改。这是造成志愿填报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我遇到一位考生,女家长让报会计学专业,男家长叫报法学专业,外公建议报中医学,外婆强烈要求报金融学。一家人意见不统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让考生无所适从,很犯难为。像这样没有考生自己的意志表达,很难会有正确的选择。2016年北京有位考生在网上填报期间,对志愿方案反反复复修改了无数次,被网友戏称为“世上最纠结的考生,史上最无主见的人”。像这样的志愿方案其结果可想而知。
犹豫不决主要表现在就是,对目标院校的反复更换;对目标专业的反复更改;对院校志愿、专业志愿顺序的反复调整。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在理智状态下,判断、决策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第一个思维结果正确率最高。填报高考志愿也是这个道理,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的志愿方案,如果没有新的重大发现,一般不要轻易改变,更不能反复无常地改来改去。实践证明,凡是没有主见,犹豫不决,反反复复修改的,结果都不是太好。

第二,望文生义,感情用事

选专业就是只看专业名称,对专业的内涵并不了解,甚至一无所知,自以为感觉不错,就断然选定。我们选择专业首先必须了解这个专业的内涵,比如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的课程有哪些,就业方向是什么,所有这些必须搞清楚、弄明白,不能稀里糊涂。
2018年某省有位理科考生高考成绩超过一本线60分,特别喜欢生物学,立志将来当一名生物学家。他带着梦想填报志愿,看重了XX大学,可这所大学招生计划里只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于是把这所大学作为第一院校志愿,把生物医学工程作为第一专业志愿,结果被录取。入学后才发现,原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与生物学专业相差甚远,这一专业主要是培养心电图、B超机、CT机、磁共振等医疗器械制造、研发、营销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与这位考生的想象大相径庭。如果这位考生不能转专业的话,意味着他的梦想化为泡影。
这一现象在每年的志愿填报中都会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考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认真查阅资料,弄清专业的内涵,单纯地看专业的字面意思。望文生义犹如“陷阱”,误人子弟,害人匪浅。
近几年许多省份把三本批次并入了二本批次,这给我们的考生带来一定困惑和麻烦,因此,也迷惑了不少考生掉入字眼的“陷阱”。个别民办院校在网站上甚至招生简章里,隐去办学性质,既不说明是民办,也不说明是公办,含糊其辞,尤其个别民办院校改换一个“高大上”的学校名称,如不谨慎细心很容易掉进美丽的“陷阱”。在选择院校时,同样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知道她的现在,还要了解她的过去,搞清她的今世前缘。因为有些公办院校很像民办院校,如东华大学、长安大学等

第三,家长作风,越俎代庖

填报志愿家长当家作主,选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统统家长说了算。我们的考生任由家长“摆布”。如果家长还能与孩子商量,算是比较民主的。有的非常武断,家长非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不行,这实质就是“精神绑架”,剥夺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曾经有一考生特别喜欢历史,想报师范类大学的历史学专业,毕业后想当一名教师。这本是一个个性化的选择,可家长非要让孩子报法学专业不行,父子俩闹得不亦乐乎。家长咨询我时,让我帮助他做做孩子的工作。我问这位家长为什么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家长是一位科局级领导,想让孩子考公务员,走仕途。我就告诉他,愿望是好的,但是孩子的道路应当交给孩子自主来选择,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就是当好参谋把好关。
无独有偶,一位家长向我讲述了因为报考专业的问题,与女儿发生了争吵。考生是位文科女生,特别喜欢历史,具有历史学科特长,有思想有主见,有志向有梦想,想报考考古学专业,家长说什么也不同意,说“考古学就是挖坟盗墓,女孩子学那干什么”,非强迫女儿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不行,说他的一个朋友搞文化产业,经营什么字画古玩发财了。听了这位家长的陈述,我当即批评了这位家长,孩子很可贵的,她的选择没有错,如果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有可能断送了孩子应有的美好前途。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期望我们的家长理智明智,积极鼓励和支持孩子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成就自己的梦想。

高考志愿填报,您刚好需要,我正好专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