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报复不是勇敢,忍受才是勇敢。 1 不久前,新闻报导了一则关于男子假扮美团外卖员殴打女童的事件,原委竟是因为职场上生意纠纷,这名男子为了报复对方,特意在网上购买印有美团骑手字样图案的衣服,到案发现场殴打对方8岁的女儿,目前,该男子以涉嫌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报复心理,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在社会交往中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不满的一种情绪。由此可见,该男子的行为充分反映出报复者的心态,在报复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罪恶的快感。我认为,与其说他是蓄谋报复生意对象,还不如说他是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只要稍稍有人有事与自己的行为产生冲突时,无论事大事小,他最先在脑子里想到的便是对方有意跟自己过不去,于是实施报复,并觉得对方“罪有应得”。 诸如此类人,在现代社会,比比皆是。 2 报复心,我们常说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对于不同的人,自控力也各不相同。一者产生的报复心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自己成长进步,用实力战胜对方达到报复的效果,俗称理性的报复;二者便是上边提到的摒弃理智,用不当方式实施报复的行为,在这里我将其称之为记仇式发泄报复;三者则是将报复进行扭曲,不问缘由,面向全社会无辜之人下手,也就是当代俗称的报复社会者。 关于报复社会,各类新闻频频爆出,一次比一次离谱,也一次比一次让人痛心疾首,就如“幼儿园老师报复社会,往学生水里下老鼠药”“男子马路故意驾车伤人,已致11人死”“多名女艾滋病传染者报复社会恶性传染艾滋病毒”“一失业男子因生活无着,持菜刀当街砍人致死”等等。 这些事件并没有停止,而是更加肆意妄为、不加节制,就像你永远不知道现代人的报复心有多重,其原因不得不让人深究,从而指向了我们从小到大的法制教育。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形成如此扭曲甚至是变态的报复心理,原因不在乎有几点。第一,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无疑占比最大,与家庭对孩子从小到大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有关。第二,管理方式,与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和地位有关,我国教学方式仍存在弊端,法制教育并非深入人心。第三,个性原因,很多人从小就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再加上压力大等外界因素,最是容易在心里积压报复情绪。 年轻人受到怠慢就会被伤害,生起气来,怒不可遏,对整个社会挥舞拳头,他想报复,又怀疑自己。 3 对对方的最大报复,是活得更好。 最近听同事八卦说在她老家有一对离婚夫妻,离婚的原因无外乎就是狗血的电视剧剧情,丈夫在妻子怀孕期间出轨,并且赌博输掉了大半家产,妻子为孩子考虑选择原谅,但是在孩子七个月大的时候丈夫再次出轨,女方提出离婚,男方还百般纠缠死不同意,甚至在邻里肆意诋毁女方并殴打女方致流产,最后因为大出血导致无法再生育。五年后观现状,男方离婚后仍旧碌碌无为,赌博输掉了房子,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还天天做梦能中彩票发大财。女方呢,百般曲折后遇到一个全心全意宠她爱她,还不嫌弃她离过婚无法生育的现任老公,把她宠成了公主,近期两人还计划去领养一个孩子。有人问她,离婚的那几年不恨么,怎么可能不恨呢,一个女人浪费了青春,付出都给了家庭,最后换来了绝望和伤害,在出院的那几个月人生一度灰暗,甚至萌生过报复前夫,同归于尽的想法,可是她又说了,或许正是因为当时忍住了,然后努力工作,努力生活,才遇到如今这么好的丈夫。 遇人不淑的事件我听过不少,嘴上说着报复却始终没有放下的也听过很多,到最后往往是报复不成反而把仅剩的尊严搭进去,真真是应了那句歌词“互相折磨到白头”,像这样能理智走出来的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见,只因为她明白,这世上能成全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现代人的所谓“不甘心”,导致了报复心理的产生,自制力强的人能攀登高峰,自制力不行的人就跌到地底,希望生活中能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报复。 生活还有诗和远方,不必花力气去报复一些不相关的人和事。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对于所受的伤害,宽恕比复仇更高尚,鄙视比雪耻更有气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