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

 品npz5konrl3qa 2019-09-08
乔伊斯(5)绵里藏针或图穷匕见?—-《都柏林人》

在兰登书屋的二十世纪的英语小说排名里,乔伊斯的三部长篇全部上榜,其中《尤利西斯》第一,《青年艺术家画像》第三,而天书《芬尼根守灵夜》第七十七(考虑其困难程度,能上榜已经是一种奇迹,毕竟《万有引力之虹》并未上榜)。而另一部短篇小说《都柏林人》更是在各种排名里,都稳居二十世纪英文短篇小说前十。几乎不会再有人可以像他那样,在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领域里都长袖善舞。

在重读《尤利西斯》时,我常常想起《都柏林人》,我无数次和朋友推荐过,假如必须要阅读一部短篇小说,那么就在《猎人笔记》和《都柏林人》选一个吧。我也常常说,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梦想:写一部像《都柏林人》那样的书。《都柏林人》的前三篇是如此的美,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著名作家,比如苏童,比如格非,都说《阿拉比》是其最喜欢的短篇小说。可是,慢慢地这种回忆的美让位于痛苦的现实。在《伊芙琳》里,世界在决定性的瞬间突然变得如此陌生,伊芙琳在最后关头的出神,在最后关头的宛如苏醒后惊恐像极了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那一个场景:人群中的费尔米纳突然惊恐地逃避了热烈的爱人。这奇特的瞬间,如此超出情理,全又如此地真实,唯有天才可以把握这个非现实的人瞬间。

而最让我心疼的,也是最别出心裁的是《两个流浪汉》,当最后那个浪子展开手中骗来少女偷窃得来的一个金币时,当他缓缓地在细雨中展开握紧的拳头,那枚闪闪发光在他手心里金币,在我看来就像那个无知被爱冲昏了头脑的少女的心。乔伊斯别出心裁,他不从被害者那里来控诉,而从两个浪子这里展示他们行骗的过程。从《赛车以后》以后开始,从童年转到了青少年,这也许是乔伊斯刻意安排的线索,也是仅仅是从不同角度的侧写。但不管如何,属于前三章的轻松柔美的记忆不存在了,变成了浪荡的少年,变成了情欲勃发的少年,人生的历险开始了。那个被爱欲欺骗的少女,就是这个历险的开始。

如果说《两个流浪汉》依然是有点克制的前奏,那么在《公寓》里,成人之间,或者说真实的现实从容展开,乔伊斯是一个把握节奏的高手,他稳稳地操控着节奏:在《公寓》里,现实和浪漫还没有彻底地剥离,现实还没有那么赤裸裸。可是在《一小片阴云》里,小钱德勒最后那悔恨的泪水却真的是无从猜度:到底是因为沉沦而悔恨,还是因为自己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许只有小钱德勒自己清楚。在这令人抓狂的结局里,乔伊斯似乎什么都没有说。但其实他已经说出了全部,是人到中年的不甘,那些犹疑不会消失,它会一直在。慢慢地,乔伊斯揭开了现实的面纱。在《何其相似》里,真相显露,是如此的令人痛苦。但喝醉的父亲打破小男孩的大腿时,当小男孩凄惨地跪着求饶时,我终于明白了乔伊斯对自己的评语:爱尔兰人不会喜欢我,就像挪威人不喜欢易卜生一样,就像我们不会真的热爱鲁迅一样。《何其相似》里的痛苦体验,大概只有契诃夫的小《伊万》可以相比。

我常跟朋友说,《都柏林人》前半部是绵里藏针,不经意地它就刺痛你。可是,当我再次重读时,我感觉并不恰当,我觉得也许是图穷匕见更加合适,当我再一次读到《何其相似》时,那小男孩跪地求饶声,就像森森的匕首在阳光下闪现,在这个温暖的春天的午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