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城 ┊邯郸道」∣邢红霞:乡村符号与原乡记忆

 老鄧子 2019-09-08

散文城

邯郸道


乡村符号与原乡记忆

——孙琳先生《耀眼的补丁》小评

文/邢红霞

说起来可笑,初次在散文沙龙签到表上见到“孙琳”这个名字,莫名想起风靡于八十年代的歌曲《妈妈的吻》。咳,谁让他与歌手“程琳”一字之差呢?

及至见到,不仅哑然失笑。此公五大三粗,健硕魁梧,与彼琳娇小文弱的形象迥然不同。

虽识,交集极为有限。突然有一天,他捧出了散发着油墨香气的集子,让我刮目,令我钦佩。

孙琳先生这本散文集收录了他多年来的七十多篇作品,有亲情倾诉,有人物印象,有风景描述,有生活感悟。而每一部分,都倾注了她对生活浓浓淡淡的感情,深深浅浅的理解。阅之,像在听一位长者絮叨着一些陈年旧事,腻烦却又欲罢不能。

孙琳先生作为一个一辈子生活、工作在乡村环境里的“公家人”,他的足迹一直盘桓在冀南一个叫“沙屯”的农村。乡村成为他笔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典型符号。他与乡土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肉和精神的联系。贫困乡村太多的辛酸和苦难他感同身受,父老乡亲淳朴仁厚的乡情他体悟颇深,底层民众在艰苦环境中显现出的坚韧生命力他看在眼里。因此,他笔下的每一件叙事都是生动有趣的,每一位故人都是鲜活可爱的,每一件故物都是悠远绵长的,每一份感情都是值得珍藏的。关于亲人,关于记忆,关于家乡,他有着太多的挥之不去的眷恋和深情。他把触角伸进家乡田野的肥沃土层里,他把神经延伸到家乡树丛的枝枝叉叉上,感受着、吮吸着,直至把自己滋养成一个饱满的生命。

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只有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散文,经过艺术加工和提炼之后,才更能显现其文学价值和品位。孙琳先生的文章无不以给人以真实之感。无论是父亲的鞋,母亲的饺子,爷爷的汤罐,还是盛开在太奶奶院里的石榴花,都给人一种真实存在感。他似曾相识,是你的,我的,是你家的,我家的。他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最深处,是我们不会也不能忘怀的灵魂原乡。

惟真实才能触动人。孙琳先生的《启封记忆河》版块儿,绘声绘色描述了缭绕在鼻翼的丸子香,柳花飘香的石井栏,攀爬在墙头的眉豆,满街飘荡的蒜香,结满乡愁的杜梨花,回响在故乡河边的水车声,都深深地打上了其记忆烙印。

他们在我们的心里,总与温度相关。夏天时凉爽如风,冷冬时温暖如阳光。关于他们的记忆,是无法尽述又无以为报,用最深情的心写就的、饱满深沉的音符。他们是我们的亲人。亲情是散文绕不开的话题。在孙琳先生的笔下,父亲的鞋与众不同,他的鞋型号大,坏得快,没下场。明写鞋,实则写父亲以及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所有如父亲一样的农人的朴实勤恳,任劳任怨。父亲做过饲养员,自然也赶过牛车,在这些实景式的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摇耧耩地、割麦扬场的农家好把式。农事,成为父亲生命历程中唯一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写母亲,则通过蝴蝶兰、纺车、麦穗儿、饺子等这些与母亲息息相关的意象,完成对母亲以及如母亲一般中国妇女慈爱、柔弱而又能不乏坚强的品性的深情回望。

生活是个万花筒。在我们的周围,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特别是在农村,各式人等均以各自的状态卑微地存在着。孙琳先生为我们还原了这一个个打着时代印记的人物:劳作一生而又穷困潦倒的街长;放弃城市优裕生活,下嫁农村的上海姑娘唐榕榕;瘦小文静,给“我”留下美好记忆的同学小月;为完成计生任务而不断闹出笑话的乡镇干部刘娜;木讷而诚实,笨拙而正直的农民宝爷,一生贫困而命运多舛的芸姐。孙琳先生把这些时光的碎片一一捡拾、拼接,形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让人们一一去品读、品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如是说:“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意思是说,文本的风采,均与自身的情习尚有关。孙琳先生的同道老乡乔民英先生称他为“耕者”。是的,无论是作为一个耕作农田的农夫,还是兼而套种文字的文人,孙琳先生都当之无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耕者”。他的语言,闪烁着露珠的光华,散发着青草的芳香。读之,让人如漫步田野小径。“匀溜人”“捋莙哒”“热嗷嗷”“ 黑丁丁”“败兴”等这些铺陈于冀南农村的农家语言就这么“赤裸裸”地出现在孙琳先生的文字中,让同是冀南农村出生的我惭愧不已。早年求学,毕业之后分到家乡的一所小学任教,然后移居城市,早已将常挂在爷爷奶奶嘴上的这些词遗忘得差不多了。如今,再次读到,竟让我不能自己,生发了对已故长辈的深切怀念。

孙琳先生虽年逾花甲,但他始终是思考着的。《思绪花絮飞》版块儿,他把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化为神奇的文字,之中阐发出一个个明灭可见的哲理,让人耳目一新。一次寻常的刮脸经历,让他发出了“尊重劳动,理解付出”的感叹。肥瘦本是一种状态,一种表象,孙老师一分为二,辨析其理。“肥无其错,瘦无其过,情境不同,选择各异”,这理儿大家都不会不承认吧!“转圈儿”想必都会,但未必都会从“转圈儿”中悟出一些道理。孙老师的“转圈儿”哲学中,有对他身边小人物“转圈儿”事件的剖析,有对某些人“空转”或“瞎转”的人生的讽刺,有对与“转圈儿”有关的正能量的褒赞和弘扬。纵而观之,他说的理儿实打实,接地气。

当然,他的文字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叙述多于描写,细节缺失;呈现多于表现,深度挖掘不够等。

故乡,是作家、诗人永远的灵魂寄托之地。对于孙琳先生也如此。此后,原乡会逐渐从生活变成记忆,从现实变成历史。他不负年华,且行且思,在冀南这片他热爱着的故土上做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望者。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