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无故,玉不去其身,所有古玉收藏者心中如同圣地般的朝代!

 修悟搏 2019-09-09

大家好,欢迎阅读今天的文章,这里是每日一更的山海收藏说。山海君和大家也分享了一段时间的玉器收藏、玉文化、历朝历代的玉雕工艺等。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但是这些高古玉的收藏有的人喜欢,有的人不喜欢。但是今天的分享,以山海君的了解,我相信应该对于古玉收藏爱好者来说,应该极少有人不喜欢。曾经山海君有看过一个平台对于古玉的发展史做过调查,让爱好者、收藏者和古董商对于玉文化的理解,自己画出一个表格来表示玉文化的兴衰。我们看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但是唯独一个朝代——汉代玉文化在所有参加调查的人中都被标注成了巅峰。那么今天山海君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也很简单——汉代玉器!

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汉代长乐拱璧

聊起汉代玉器,山海君可以说是有好多的东西想要和大家分享,但是似乎又不知道从哪开始分享,自己想了半天竟然都觉得自己有点语无伦次。的确,历史上的我们大汉王朝经历数百年,其文治武功不需要我多讲大家也能明白。正是因为汉朝的存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汉族。如此强盛的朝代,在艺术上的造诣肯定不是我们在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那么咱们今天干脆洒脱一点,聊到哪就算哪,不足之处还是欢迎藏友们评论区补充。山海君极其希望和诸多藏友多多交流能够互相学习。

汉代刘胜墓出土双龙出廓璧

聊到汉代玉器,有个东西就是始终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汉八刀,山海君在很小的时候,大概也就13~15这个年龄段的时候,那时候还不玩玉器呢!因为什么?因为玩玉器收藏那是需要资金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支持的。一个十四五的小孩只能把喜好要么寄托于各个博物馆的馆藏欣赏,要么就只能寄托于相遇“便宜”的收藏门类。所以那个时候的山海君还是沉浸在方孔钱的世界终日无法自拔。即使是这样,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玉收藏的我,对于汉八刀这个词汇也是并不陌生。就像我们现在听到“周杰伦”这些流量明星一样,真的是如雷贯耳。

观复博物馆馆藏玉蝉

其实汉八刀我相信很多人的理解不一样,也有很多的藏友理解的不全面。山海君当初也有这样的误解。所谓汉八刀其实是一种工艺手法,其表现出来的是以最简单的步骤展示其刀法的凌厉。因为在很多玉雕之上刀势往往是向两边走的,有点像咱们汉字的“八”,加之这种刀法只有在汉代广为运用。所以称之为汉八刀。并非是只有汉代的玉蝉称之为汉八刀。山海君当初刚接触古玉不久之时,真的以为汉八刀、玉蝉、含蝉这些东西都是这小玩意儿的统称。我想山海君应该不是唯独一人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并不觉得在收藏的路上出点这样的小丑算是颜面扫地,算是丢人。反而觉得这样的错误如果能再第一时间修正,那正是在收藏道路上精进的时刻。扯远了,汉八刀的手法除了玉蝉更多运用到的地方还有玉握。我们现在看到的好多出土的汉代玉窝大多都刀法相似,原因就是这个,而八刀的刀法也是鉴定汉代玉雕一个很好的佐证。

国家博物馆馆藏汉代玉握

其实相对山海君之前玉器收藏分享来说,今天分享的汉代玉器收藏,山海君并不太想一上来就从玉料、工艺、纹饰、形制这些来分享。山海君更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汉代的玉文化。我们玩收藏的目的肯定是在陶冶心性的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古人的文化和思想。我觉得这才是收藏中最大的财富。至于这些藏品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经济收益,那应该是附加的。山海君不敢说经济收益我看不上,起码我现在没有那个境界。但是不代表除了山海君别人没有。我们看看当年的收藏大家王世襄先生。王老当年穷极一生的明式家具的藏品,全部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这才是收藏家!有的朋友在评论区和山海君聊过这个问题,说如果不是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些东西就是历史垃圾被人遗弃。这个观点山海君是真的不敢苟同。

上海博物馆家具馆描述

我们知道玉文化在汉代之前就已经非常系统且非常具象。玉在文人墨客中逐渐成为德行的标准,从最初的十一德、九德到了汉代之后逐渐变成了五德。可能从数字上看从十一变成五,似乎是一种流失。可是反过来想,世间的所谓万物都是从诞生的繁琐再像最后的简约不断的精进。只能说这是一种文化浓缩的过程,也正是因此,汉代的玉文化相对于之前的春秋战国是进化的、进步的。玉字在我们汉人文化中始终都是代表着一个美的方向或者说是美的、崇高的趋势。从《新华字典》中我想应该很难找到一个含玉或者含有玉子旁的贬义词。如果真的有还希望藏有朋友们评论区留言。而整个汉朝对于西域的战争和扩张,使得新疆更加精美的玉料得以进入中原,这种玉文化的风靡和玉料难的是相辅相成的。物以稀为贵,加之人们对于玉石寄予的美好憧憬,使得汉朝时期玉文化的飞速发展。

汉代青铜鎏金龙型玉带钩

每次和身边的朋友聊及汉代玉文化或者汉语收藏,山海君都是会有点激动,或者有些语无伦次。包括今天也是,或许这是一个身为民族主义者的最为明显的表象吧。今天的分享我们也就到此了,希望喜欢玉文化、玉器收藏的朋友能够关注一下,给予支持。也感谢每天收藏、点赞、转发的朋友对于山海君的鼓励。咱们在后面会慢慢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汉代玉器收藏小知识。咱们明天在这不见不散~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