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使臣——王玄策

 羌塘女儿 2019-09-09

一、内容介绍

王玄策(生卒不详),唐朝、汉族,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唐朝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公元643——661年)的十八年间,曾经三次(另说四次)出使尼泊尔、印度的使节。他曾经任融州黄水县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

在历史史籍记载中,曾经三次入尼泊尔、天竺(印度),途径西藏,由此也证明了西藏自古就与祖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他的一生中为民族团结与邻邦的友好做出了贡献。翻开历史这位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使臣,从长安(西安)徒步走到尼泊尔、印度,需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经受多少磨难,从长安到尼泊尔、印度有2400多公里(按现在的路线计算),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由于他的官位低下,所在的正文中不可能为他立碑树撰。但是,他出使尼泊尔与印度的历史却留在了西藏高原之上,有大唐天竺使出铭(阿瓦甲英摩岩题铭)却留在中国西藏日喀则吉隆县的土地之上。该铭是公元658年(唐朝唐显宗三年),距今已有1359年的历史。

王玄策使臣的一生为了中华民族之间的友爱及周边邻国的礼尚往来,他的脚步在一千多年前就往返于西藏和内陆之上。不论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它们都与祖国内陆紧密相连。

二、历史渊源

在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三月,王玄策奉命作为副使,随朝散大夫、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护送婆罗门国使节回国。643年12月到达摩伽陀国。

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天竺。其目的有三:一是出使天竺;二是拜见松赞干布,和睦友好,;三是看望文成公主;四是了解西藏和印度的地理概况。

此次出使,王玄策经历人生中惊现的一次生死之路,在进入天竺(印度)时,正好遇见天竺发生内部政变,天竺的许多诸侯小国,借着戒日王病逝,帝那伏帝国君阿祖那趁混乱篡位。听说大唐的使节王玄策来到天竺,他派兵近千,伏击了大唐使节,将王玄策一行全部俘虏入狱。后来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冒死越狱,在戒日王的妹妹拉迦室利公主的帮助之下,逃离天竺,来到了北山泥婆罗(尼泊尔)境内,向泥婆罗借兵七千,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听说后,立即派骑兵一千二百人,王玄策带领官兵,再次深入天竺,他与阿祖那率领的数万大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杀死敌军数千,溺死万余人,俘虏一万多人,王玄策又布“火牛阵”,一举迁灭由阿祖那亲自率领的七万战象部队,并生擒了阿祖那,使天竺诸国恢复了安定与和平。

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另说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王玄策第三次出使天竺,公元659年或公元658年达到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在天竺停留五年,访问了摩柯菩提寺,礼佛完后返回长安。这是王玄策第三次入天竺。

关于王玄策的印度之行,他有记录《中天竺行记》一书,但此书早已失传,只剩下《法苑珠林》、《释迦地志》、《诗经要集》等残片。人们现在可以在洛阳龙门石窟发现王玄策的选佛像题记。

三、重要价值

这对唐朝和吐蕃关系及中亚关系,有着极高的价值,同时也证明了藏民族和中原一千多年前就友好往来,也证明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图片源于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