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鼓励承包土地向大户流转会在将来带来哪些影响?

 东西二王 2019-09-09

能流转的早就流转了,
那些丘陵等不能流转的土地,你出政策也没用。
效仿美国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实行家庭农场,
为何不看看人家的保障制度呢?
那几个发达国家地广人人稀。
本身就利于机械化生产。而且由于社会福利好,基本是旱涝保收。家庭的生活,医疗,教育根本不担心。而且还有政府补贴。
但在中国,本身很多地方都是人满为患,到处是房子,各类商业组织圈地层出不穷。哪有那么多土地给你。
土地种少了,根本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
想种多,有没有这么完整的大块土地给你就是个问题,
而且那些出租土地的农户咋办?他们干什么去?租金够生活吗?
去给买大块地的人打工种地?人家要是机械化需要这么多人吗?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好像10年前只有1.4亩把。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多方面的问题,现就提问中所说土地向大户等转移的问题说点看法。

先引述文件关于这部分的表述。

文件第三部分第一条中的说法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文件第二部分第一条中的说法是: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按文件规定,不存在所谓流转政策放宽问题。依法自愿有偿,引导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是老话,过去相关方面就有规定,是坚持。真正的新话在:鼓励和支持的手段,要增加补贴,而增加的补贴,要向流转去向方,即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

这里有个背景,这些年来,我国对种粮农民有多项补贴,如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按从前种粮土地的农业税计税面积,设定补贴标准,由中央将资金下到各省分往各县。由于计税面积和实际种粮面积有差异,此外还有种一季粮和两季粮的问题,如有的是夏种水稻冬种小麦。各县化整为零时,便有差异。前几年,在我了解这一情况时,大体每亩有100多元,现在可能会有上升。

具体执行中,还有进一步的情况,有的县是种粮的就给补贴,不种的就调整给种的。这个执行起来麻烦,从我所了解的情况看,大多数县就按最初确定土地面积,年年给承包农户发补贴。许多农户后来不种粮了,也发,许多农户把土地流转出去了,还是照发。名义是种粮补贴,换成种其他的也得,不种地了,也还是发。这就成了一个只能如此的格局。

粮地的水利设施条件、平地还是山地、瘦薄都有差异,流转是有偿的,价钱不一样,以亩计,低的有一两百元的,高的有三四百元的。对此,一直就有说法,说真正种的,有些没有,不种的反而有。但是,如果这个钱,你要把他拿出来,给流入一方的种粮户,原承包户不答应,要么就不流转。最后,也是就只能如此了。

这就出现了一个情况,原承包户既有补贴,还有流转收入。两项相加,高的,就有五六百元。

从另一方面看,专业种粮大户,如果手上土地足够多,土地耕作条件好,哪怕四百元一亩,我也要,这说明土地一旦规模种植,就有效益,哪怕一亩能挣一两百元,还是挣。同时,种粮大户,用机械化,种粮的水平还要高。我反复问过大户,机插或机播,不仅效率高,而且效果可以更好,机收比人工收更能收净,由于量大,加工厂自己会上门批收,种植户就节省了费用,如果组建合作社,是经营实体,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是批购,甚至可越过多道环节,享受出厂价。

于是,双方议定流转租价,各有其利。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大户们由于要付租价,又没种粮补贴,也就增加了种粮成本。

此外,这些年,不仅种粮,其他一些农作物也有补贴,如油菜籽,其补贴,含在国家收菜籽时支付。同时,还有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这些就不说了。

从这次一号文件的规定上看,就是要对流入一方的大户或者家庭农场或者种植合作社进行倾斜性的补贴。2月1日,我看电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答记者问时说,原来给的那一块不会收回,新的这一块,要给大户及家庭农场等。同时我所引一号文件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说法,叫适度规模经营。这样结合起来看,政策上明显是要鼓励规模经营的,同时又要适度。这是考虑到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定不出时间表,什么时候,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就业空间,农村还得充当就业的蓄水池,万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来个返乡潮,你得让返乡农民有地种。

据媒体报道的陈锡文介绍的情况,目前,全地土地流转面积,占全部承包合同面积的20%。他是老农村,对农村工作深有研究,这次肯定也是政策制订的重要参与者。但据我了解,他所说的这个数字仍然偏小,由于现在农村工作做得并不细,许多情况农户也未必报,实际数字肯定要大一些。

问题还在另一方面,没有规模经营土地的农业生产,效率效益都是低下的。据外电报道,见:俄报:内外价差令中国大米进口激增,中国去年进口大米激增三倍,原因就在价差大,进口大米的成本比国外收购粮食的成本要少一半。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有好几种大宗农产品,主要由于价格或性价比因素,在经营上受到了发达国家的威胁。在加入WTO后,这种状况不改变,也是难以为继的。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总的是要推进,推进的办法是,鼓励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去积极从承包户中流转土地,同时又留有余地。总体上还是积极的。至于远期的情况如何,这得看有质量的城市化进程,要看未来究竟会有多少农户,会举家进城并能安居乐业。

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关于农村工作,还有一些新考虑,如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等,属于另外的问题范畴,就不说了。


早在2006年的时候,我就跟我妈三番五次的提议大面积承包土地,说以后这会是一个趋势。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我妈没当回事,说我读书读傻了,因为我有一梦想,就是开庄园。另:码了N次,后来周老师的回答出来了,不过我还是决定Post出来。
·
  • 问题

  1. 我们是农业大国,但是我们的粮食需要大规模进口。连续10年粮食进口量是持续上扬的。当然进口的差价也是主导原因之一。

  2. 城乡人口比重问题。虽然号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但是同时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实在太大。农业人口的规模依然不容小觑啊。

  • 就题分析,

由于人多地少,中国农户的经营面积有限。2006年的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平均每户农户经营耕地9.1亩,每个农民经营耕地仅5.2亩。如此小的规模,既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非常怀疑报道中这个数据,2011年的人均可耕地是1.35亩,处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家可以动用计算器好好的大胆的计算一下,这个数据和上面的5.2亩,匹配不? 正常的水平每农业人均耕地面积应该是在1.5—3.5亩这个区间内。
附图:中国耕地分布及农田生产潜力 (请查看大图)
  • 土地集中方向式流转有没有好处?

  1. 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机械化播种、收割、施肥、施药等(不赘述)

  2. 有利于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常见性的问题就是小地块的岭沟边缘的作物都是低产的,甚至有的就几乎没有产量。

  3. 有利于商业化运作。
    规模性的经营必然是有利于农业商业化的,同时规模化的农业商业化对农产品的供应是有利的。

  4. 集中流转会成为城市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蓄水池。另:早些年政府为解决城市问题,也鼓励人口回流

  • 缺点

  1. 规模性机械化的缺点
    会造成小部分不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度缩水,甚至消失,典型的作物就是——红薯。

  2. 集中流转造成的农村劳力过剩。
    如何解决?靠城市化的推进吗?城市化推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集中流转的政策实施速度相对是迅速的。如何恰到的找到融合点也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3. 城市化问题:
    农业人口会不会成垂直线增长方式涌入城市?如何解决就业?如何解决大批量农业人口拥入城市,城市的承载能力和吸纳量会不会出现严重性的问题?会不会激化社会矛盾?

  4. 集中流转劳力过剩带来的,社会分配解决问题。
    城市的整个结构会不会形成超大基数式底层结构?短期内这会不会成为严重性的社会问题?

  5. 集中流转带来的问题。
    举个具象点的例子,华北平原,一个小点的村庄约120人,约30个家庭。总耕地面积约400亩。人均耕地3.3亩。其中6~10个家庭有能力进行规模性承包。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只允许四家各承包100亩。那么其他的2~6家是不能同意这个方案的。(鸡毛蒜皮的事全略去)那么接下来,剩余的约100人干嘛去?打个折扣吧,其中青壮年50人,已有20人在城市劳务,那么还有30人亟待劳务输出。如果这个30乘以1W呢?乘以10W呢?乘以80W(全国村庄总约数80W)呢。那就是2400W,相当于现北京城的规模人口。如果我不保守计算、不打折扣呢?!!

  6. 吃空额、假额。
    这个真的存在,不少农村合作社。某Boss视察某养殖场,该养殖场养牛500头。Boss说:侬这个挺好的!值得鼓励啊。回头就发放的500W扶植基金。擦,没过俩月,该养殖场就撤了。(此处按惯例晒三天,后删除。)

  7. 流转前后的每户收入:以两淮平原为例,流转前每户可耕土地约10亩。每亩午季收小麦约500KG,每亩秋季收玉米约500KG,按照当前市价小麦和玉米行情在2.0元/KG。农业收入毛利约2W人民币。设定每户约2个有效劳力,其中农闲可有6个月外出务工,所务工毛收入约3.6W元,总计:5.6W;流转后,每亩流转费用约600-900元/年(现时两淮平原的土地流转行价均在800元左右)流转所得金额约8K。设定每户约有10个月的有效务工期,所得务工收入约6W。总计:6.8W。貌似流转之后收入更高啊。但是该计算没有计算生活资料开支等款项。所以我认为,流转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社会劳动收入分配问题。

治国如烹小鲜,慢慢来吧,着急也没的办法。

发布于 2013-02-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