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中立曾担心《父亲》油画不过审查, 在画中加1物之后“重生”

 千冰室 2019-09-09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当时人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也开始悄然转变,逐渐有了个人意识,从一些美术的绘画创作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可以说绘画风格体现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变化和时代风格。从绘画战争事迹和革命烈士等,到绘制身边的普通人,所以,在当时罗中立的《父亲》便诞生了。

说起这幅画,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是画家罗中立的一幅作品,而这幅画的灵感就是生活中的事情。在当时农民会为了给庄稼施肥进程掏粪,为了能够有足够的肥料,他们都会等在厕所附近,罗中立就遇见了这样的一位掏粪农民,之后罗中立灵感一下子就有了,后来又画了另一位他在农村时遇到的农民,再后来才有了《父亲》。

这幅画罗中立可是费了很大的功夫,他认为能够锦衣玉食都是出自农民之手,但是当时很少有农民的写实,所以他就用了领袖的画像尺寸比例,将细节能够保留出来。他找了很多农民的特征,比如他把农村人口中的“苦命痣”画了进去,还把怕老婆象征的“卷耳朵”也画了出来,他不仅将农民脸上的皱纹、皮肤黝黑以及干裂的嘴唇全部细腻的呈现了出来,就连农民朴实无华、忠厚老实、生活艰苦都体现在画中,他在画料中加进了馒头渣好呈现出农民老者的皮肤粗糙。

终于,这幅两米多高的画完成了,当时杂志刊登了之后引起不小轰动。但是很多人看惯了积极向上的画,再看这幅满脸愁容的农民形象时给了很多的批评,觉得罗中立是污蔑了农民的形象。后来罗中立担心这些不好的评价影响全国的美展,审核不过,于是他在美协领导建议下,加入了一直圆珠笔,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的,大大减小了圆珠笔的视觉强度。《父亲》通过审查以后,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被这幅画感动。

《父亲》这幅油画不仅体现了罗中立的精湛画技,更是表现出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转变,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变化,后来这幅画被中国美术馆永久的珍藏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