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恩难忘——记我的恩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王金兰

 壶荼工匠 2019-09-09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弹指间离开恩师已经三十余年。回想以前点点滴滴,着实令人感怀。在今年初,政府部门在做数字档案采访时,提问到“从开始学习石雕工艺到成为一名工艺美术大师,在此过程中,谁对您的影响较大?”我当时第一反应回答出:“我的恩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王金兰。她的授业传艺奠定了我后来的雕艺人生之路。”师恩不敢或忘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我特别庆幸与恩师的那段因缘际会。

1986年夏天,我带职业高中第二届石雕工艺美术专业班毕业生到东园龙苍玉雕厂接受三个月的就业培训,结识了我的师傅。师傅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那颗慈母般的心灵,让我们难忘,她把我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应她要求,课余之后我又回去帮她给新的学员进行美术培训,这样来来回回就跟我师傅边教边学了一年半的玉雕器皿制作,师傅把北派玉雕制器技艺悉数教会了我跟我爱人,我们成了她北派玉器的器皿制作技艺在南方的唯一传人。同时我也帮助厂里进行机械与工具改造革新,在师傅指导下,设计并参与制作沿用至今的小型工艺品雕刻机(俗称茶壶机)。87年底回来之后,遵从师训与行规,把我们当地的石头当作玉料来雕刻,第一个把玉雕机器应用到石雕微、小型工艺品雕刻和石壶的制作上,课余跟我爱人在家里研究一些石壶作品。

记得有一个在石雕茶具方面上颇有成就的学弟写了一篇有关惠安石雕茶壶的文章,里面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在这里不得不提对惠安小件工艺品做出极大贡献的原东园玉雕厂的创始人——来自京城的中国玉雕大师王金兰前辈。是她的出现使惠安石雕进入了一片灵巧精细的新天地”。确实,没有玉雕雕刻技艺及工具的传入,惠安否能走在石雕工艺品雕刻的前列,不可而知。至今,在惠安担当起玉、石雕刻技艺的众多工艺师当中 ,大部分不是我们这帮师兄弟就是师兄弟的传人。

想想师傅,已然近八十的高龄,还孜孜不倦的在创作、教学。徒儿不孝,相距千里之外,只能乘佳节来临之际,回顾一下师傅的历程,稍加整理以作念想。

 

1956年师从老艺人王永海学习琢玉(网络图片)

1956年参加北京第一玉器社工作,师从老艺人王永海学习琢玉技艺和玉器设计。

1958年王金兰与师傅王永海(左)、师伯潘秉衡(右)(网络图片)

1958年在工艺美术家潘秉衡、王树森的教诲下,业务能力显著提高。随即担任北京玉器厂人物车间设计师。1972年担任该车间主任。1981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授予工艺美术师称号。

工艺美术大师王树森指导王金兰(网络图片)

1985年开始,先后任职于厂技术、质量、销售科。

1986年任福建省惠德旅游品公司(外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6年任福建省惠安东园龙苍玉雕厂的创始人、厂长并共举办三期培训班,学期2年,约二百余名学员,目前已成为福建、河南等地玉雕、石雕工厂的技术骨干,在惠安有多位徒弟已获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由于曾多次迁徙的原故,这是我这里仅存的师傅在惠安的照片

           这是87年初在师傅指导下设计制作的第一套玉石茶具《竹段壶》

 

      这是我爱人张雪娥当时在做《竹段壶》细活的情景,当时的雕刻机就是本人设计的并参与制作的玉石雕刻机

                            87年做的《嵌宝白玉壶》

曾任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人工宝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珠宝》杂志社顾问。业绩已编入《中华珠宝界百位有影响力人物纪实》第二卷。

2004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人事教育部授予 “一级/玉雕高级技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2005年8月出任北京北大资源美术学院传统工艺系主任。

2008年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她“亚洲珠宝玉雕大师”、“珠宝鉴定师”、“珠宝评估师”、“宝玉石专家”称号。现为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人工宝石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珠宝》杂志顾问,世界华人联合会(总会)诗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

2009年之后才出陆续出现在行业的一些评奖中,其中《金镶玉八宝链瓶》和《金镶玉彻悟》分别获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和银奖,作品《压丝镶宝杯》则获得了"天工奖"最佳工艺奖。特别是在“压丝嵌宝”技艺上得到潘秉衡的嫡传,将人工宝石与濒临失传的压金丝、嵌宝技艺完美结合,成功地制作了金镶玉雕件。为当代玉雕界为数不多的“金银错”玉器制作大师。

师傅的作品《金镶玉八宝链瓶》(网络图片)

师傅的作品《金镶玉彻悟》(网络图片)

师傅的作品《金镶玉乾隆心经手镯(网络图片)

师傅的作品《压丝镶宝杯》

工作中的师傅

2012年6月18日经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审定授予首届中国玉雕艺术大师称号。

2014年12月受聘亚太国际收藏家鉴定评估协会副会长。

       师恩不敢或忘我们也开始渐渐变老,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学生、徒弟,师傅教给我们的知识,我们的记忆或许已经慢慢的衰退,知识或许已经逐渐淡忘了, 唯有师恩留心间。

 

这是根据跟师傅所学的“压丝嵌宝”技艺改良适应于石壶上的"钩线雕嵌"技艺(朱砂雕填)

这是“金银错”雕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