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绛《我们仨》:我活着的全部意义,一个人在人世间思念着我们仨

 昵称413468 2019-09-10

死亡从未将亲人分离,只是换了陪伴的方式

今天又把《我们仨》拿出来,这己是我第四次阅读了。

杨绛先生是我最喜欢、最敬重的文人。隔一段时间,我就想把先生所著的《我们仨》———这部记录她真实情感世界的书———拿出来仔细通读一遍。对她的文字于我有“鸦片”之瘾,无力抗拒。

我阅读的习惯全凭个人喜好和情感:注重写书人的独立文人精神及个人品格,而不看重它是否获得过某某权威认证。喜欢读的书,反复读都不乏味,恨不得逐字逐句地将它刻在大脑记忆层,方才觉得尽情。

《我们仨》是杨绛在92岁高龄时,完成的一部家庭著作。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植入杨绛老年的一个梦境,开始了她做一个“长达万里的梦”。第二部分:先生以梦境的形式完整地表述了这是怎样的一个“万里长梦”,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相偎的刻骨情感,以滴血的文字讲述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及她自己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杨绛采用回忆录的写法,从生活里的细小事件入笔,记录了从1935年夫妻二人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钟书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经历、情感世界。

“梦”似真似假,它的触须可以抵达世间的任何角落,不受限于空间、时间:它可以无限扩大,至到满盈整个宇宙;也可以无限缩小,微小到只是心尖上的一个血泡。

先生把“古驿道”、“杨柳”、“船”、“客栈”编织在一个“长达万里的梦”里,看似平静的文字下面都浸透着血泪,字字都是剜心的生离死别。

古驿道”: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己走到最后尽头的黄泉路,苍凉,孤寂。

杨柳”: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开始,就承载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惜别离情”,寄托了多少相思离愁。

”:水路上的轻舟,运载灵魂“回家”最空灵的洁净之物。

客栈”:旅途中暂歇之地。家变成客栈,是爱的人已归去,没有“爱”的房屋只是暂存肉身的“居所”。“我”也即将成为世间的匆匆过客,回到我原本的“家”。

这所有的“隐喻”增加了整篇文章的唯美,阅读体验。书中的古典气质展现了先生古典传统文化根基深厚、精深,同时也凸显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温软、隐忍、含蓄、克制的本性,即便是悲天恸地、肝胆俱裂的生别死离也只会心上流泪,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应有的体面,这是血液里流淌着的高贵。

其中有一段文字是女儿去世后,杨绛的自我描述。我看一次,伏案哭泣一次:

我防止跌倒,一手扶住旁边的柳树,四下里观看,一面低声说:“圆圆,阿圆,你走好,带着爸爸妈妈的祝福回去。”我的心上盖满了一只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这时一齐流下泪来。

我的手撑在树上,我的头枕在手上,胸中的热泪直往上涌,直涌到喉头。我使劲咽住,但是我使的劲儿太大,满腔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幸亏血很多,把滓杂污物都洗干净了。我一手抓紧裂口,另一手压在上面护着,觉得恶心头晕,生怕倒在驿道上,踉踉跄跄,奔回客栈,跨进门,店家正要上闩。”

暮年的老人,在失去生命中最爱的人后,无意是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用先生的话:“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杨绛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全身心的思念他们,思念着他们仨血肉交融的日子,三个人的生命、三个人的灵魂凝结成一个人,生命的砝码加重了前行的意义!书后面有三附录。附录一收集了钱圆在病中写《我们仨》的零星书稿,曾分工由圆圆来完成的;附录二收集他们仨的便签、短信等;附录三:爸爸在女儿画笔中的形象。

这些文字、信笺、涂鸦组成的是一个完整的温馨的家:温暖、诙谐、有趣、嬉笑。

合上书的最后一页,我满脑子,只有一个形单影只的耄耋老人伏案徐缓写字的形象:她一笔一横都饱蘸浓情、爱念,那么小心翼翼、屏气凝神的写着;又似使出了浑身的力、各种解数去勾画出鲜活的生命、刻骨的爱,及她们仨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时光。她像抚摸着襁褓中酣睡的婴儿那般轻柔、那般暖意、那般含情………我屏息敛声,怕惊扰到她,惊扰到她们仨的美梦!随之我也进入梦幻般。一切都是那么宁静、安谧、美好、与世隔绝!

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